让孩子插想象的翅膀

让孩子插想象的翅膀

ID:14449007

大小:4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8

让孩子插想象的翅膀_第1页
让孩子插想象的翅膀_第2页
让孩子插想象的翅膀_第3页
让孩子插想象的翅膀_第4页
让孩子插想象的翅膀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孩子插想象的翅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探讨语文教学中补白的艺术金坛市明珍实验学校张静【摘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教师要学会放手,把获得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然而,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成为主体,得到充分的发挥。就必须在语文课堂教学应当象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讲究留白的艺术,也即营造出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可以在想象、质疑、语言、情感等方面进行补白。给学生机会,点亮语文课堂。【关键词】:语文课堂留白想象质疑语言情感【正文】:“阅读是

2、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经常看见《语文课程标准》出现这样一句话。其意思大致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教师要学会放手,把获得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很多老师在课堂上总有这样的感觉:“学生不肯说”,“老师讲不完”。那么课堂上如何让学生成为主体?如何让学生能充分思考,畅谈自己的想法?在这里,笔者认为,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成为主体,得到充分的发挥。就必须留给学生大量的空白,让学生自主投入其中,以自己的方式,创新性地进行填补。格式塔心理学派“完形压强”理论认为,当人们在观看

3、一个不完满即有“缺陷”或“空白”的形状时,会在知觉中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紧张的“内驱力”,并促使大脑积极兴奋地活动,去填补和完善那些“缺陷”和“空白”,使之趋向完美,构建成一个“完形整体”,从而达到内心的平衡,获得感受的愉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象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讲究留白的艺术,也即营造出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尝试着引领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补白式”训练,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一、补出想象的空白,让学生“看见”更

4、多学生学习语文时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想象活动。阅读时展开想象,可以拓宽认知领域,深入文本描述的意境,活现出塑造的形象,理解、感悟蕴含的情感、智慧,受到教育熏陶。此时,教师可以根据文本所描述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画面,勾勒出他们心目中最美的图画。甚至可以让同学们跳出文本想象,让大脑“想”得更广;让眼睛“看”得更远。在给学生留出想象空白的基础上再让同学们进行说话练习,我们不难发现,有时学生“看见”的似乎比文本更鲜活、丰富。【案例】: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草原》一课时,课文的第一小节用明丽的语言描绘了美丽、辽阔的草原风光。对于从未亲身体验

5、的同学们来说,尽是空洞的文字不足以带领他们驰骋大草原,简单的“讲”是不行的。反复思索之后我决定将主动权交给学生,留给他们一片空白,让他们依照自己的想象将心目中的草原风光勾勒出来。都说孩子的想象是最丰富的,让孩子自己去想象那一幅幅草原风光或许更能激发他们内心深处对草原的欣赏和赞美之情。于是我进行了以下设计:师:同学们静静地闭上眼睛,听老师美美地把中小节读一读。你们一边听一遍在脑海中勾勒画面,听完后,告诉大家你好像看到了什么?(配音范读)(当读完后,学生们一个个迫不及待地把手举起来。)生1:我看到了牛羊在碧绿的草原上悠闲地散着步。生2:我看

6、见一望无际的草原,就像是涂了一层绿色的颜料。生3:我看见这儿一群,那儿一堆的白羊,就像一簇簇白色的大花。生4:老师,我能不能说你没有读到的内容啊?师:(很惊喜)当然可以。生继续:我看见有几个调皮的孩子在那翠绿的大草原上自由自在地放着风筝。他们笑着,跳着,开心极了。生5:老师,老师!我还看见了我们全班同学穿着蒙古同胞的衣服在草原上做游戏呢。(其他同学都笑了)生6:(急切地)还有这儿一堆,那儿一片的蒙古包呢。……师:大家说的真好,让我们再一次置身到美丽的大草原中,带着满满的赞美读好这段话。生齐声朗读。这一环节的设计,取得了令我满意的效果。当

7、我伴着悠扬的乐曲声,深情地朗读时,学生们静静地欣赏着,不时露出微醉的神情。似乎真的随着我的朗读置身到了大草原一般。因此,在后面的想象环节中,大家踊跃发言。无论是课文中的景物还是想象中的景物,都说的精彩纷呈。虽然不曾见过草原,没有领略过大草原的风采,但每个孩子都通过想象为自己勾勒了一幅美丽的草原风景图。此情此景已然展现在面前。于是,在最后的朗读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二、补出质疑的空白,给学生创造个性的空间创新是一堂课的生命。创新的土壤是个性,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在课堂教学中留出一定的空白,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质疑。在这片

8、开放的土地上,少了一些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自然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案例】:教学苏教版第九册《嫦娥奔月》,在研读教材时我发现,文中插图所画的嫦娥似乎不太符合文意。文本中嫦娥朝着月亮飞去是十分不舍地、深情地凝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