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选材创新招数之二十四 原理渗透法

高考作文选材创新招数之二十四 原理渗透法

ID:14450553

大小:4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28

高考作文选材创新招数之二十四 原理渗透法_第1页
高考作文选材创新招数之二十四 原理渗透法_第2页
高考作文选材创新招数之二十四 原理渗透法_第3页
高考作文选材创新招数之二十四 原理渗透法_第4页
高考作文选材创新招数之二十四 原理渗透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选材创新招数之二十四 原理渗透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作文选材创新招数之二十四原理渗透法LEARNING.SOHU.COM  2004年5月27日15:49  来源:[湖南教育出版社]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这里的原理主要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在高考作文中,若能穿插进这样高层次的理性认识,不仅能使文章充满哲理的光彩,也能使作文论证的高度大大上扬,也使作文的结构浑然一体。实际上对任何一件事物的认识或者写作任何一篇论述事理的文章,都或多或少可以用上一两个哲学原理,关键看你肚子里有没有货可以“批发”,

2、是不是会“对号入座”。那么,常见的原理有哪些呢?  一、客观全面的原理。辩证法告诉我们,看事物要全面而不要片面,这样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全面的观点要求我们看事物发展要认清主流和支流,既不要光看支流而忽略主流,也不能只看主流而忽视支流,要全面地分析事物的发展。如1990年高考作文读一个小姑娘对玫瑰园的看法,就可利用这条原理。  二、发展变化的原理。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要求我们看问题要根据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

3、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如1991年高考作文《近墨者墨》和《近墨者未必黑》就从这个角度来论述。  三、互相联系的原理。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之间以及事物诸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这就要求我们看事物时,要用联系的观点,而不能孤立地看问题。事物的联系,还表现在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四、对立统一的原理。辩证法的核心是矛盾,它是客观存在的、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中。我们在认识、分析事物时一定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矛盾对立的双方都在一定条件下向着相反的方面转化。 

4、 五、由表及里的原理。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表现,本质是事物的内在方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即认识事物要由表及里,只有这样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这是思维深刻性所要求的。麻雀只看到了燕子的缺点——逃避严寒,而忘记了燕子所立下的种种功绩。其他的几只鸟也大抵如此。它们只注意到了别的鸟的缺点,而置优点若罔闻。这难免会出现所发出的种种错误的见解和偏激的论断。其实,燕子逃避严寒又何尝不是一种必要的、明智的选择呢?  我们待人处事也应分成两面,既要看到人或事物的缺点,更要注意发掘利用他们的优点。这就需要我们利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问

5、题、解决问题。燕子逃避严寒是真,但这又何尝不是求得生存的一种手段呢?我们对待问题不仅应当判断它的正误,还要辩证地找到正中之误、误中之正。正的要发扬光大,误的要摒弃杜绝。  中国有许多格言都曾论述过要辩证地看待问题的重要性。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等等。既然完美无缺的事物本不存在,我们就更应辩证地看待问题,找出美中不足以及不足中的可取之处来。  辩证的观点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也极为重要。例如对待一个学生,不仅要看他的成绩,还要看他的各个方面。优秀的学生如此,差的学生亦应如此。如果学习不好,德、体、美都

6、很出色,那也就为差生不差了。又如我国的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有人抱着怀疑甚至是否定的态度。诚然,改革开放也难免混进一些渣滓,但纵观全局,辩证分析,利大于弊。所以坚持下去,终于取得了成功。  我们应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能因为地里长着荒草就放弃了一地的青苗。也不能只因荒原中仅存的一棵青苗而把它说成是良田。如果我们也像鸟类那样相互攻击、讥讽,岂不令智者嗤笑!对待人或事物,都应一分为二,既要看到优点又要善于发现不足,但不应以此为据,互相攻击。    简评:本文的中心词是“辩证”。不但以“辩证”为题,以“辩证”开篇,而

7、且以“辩证”展开议论,以“辩证”阐述道理,最后“辩证”统领全文。作者巧妙地将哲学原理运用到作文中,构成了整篇文章内在的主旋律,给人一种中心明确,论点鲜明,重点突出的感觉。  一道题,有四个答案,只是由于标准和角度不同。创新报告会上一位学者出的一道题,已经很直接地说明:我们只要处于不同的立足点,那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就不会相同。答案就可丰富多彩点。  记得曾有人做过调查,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问小学生这是什么,有85个学生,就有85个答案,有人说是月亮,有人说是太阳。而问中学生,在彼此对望后,才不肯定地说,大概是圆吧。当

8、问大学生时,每个人都做出认真思考的状态,可最后却没有答案。这是什么原因呢?也应该是属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吧!  小学生思想单纯,想像力强,他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而且每个人都有不同想法,所以就有不同的答案。而中学生生活中就只有学习、考试,丰富的想像力都被磨灭了,唯一让他们想到的就是圆,因为几乎每天都见到呀!大学生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