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轴承的受力分析、载荷计算、失效和计算准则

滚动轴承的受力分析、载荷计算、失效和计算准则

ID:14494662

大小:18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9

滚动轴承的受力分析、载荷计算、失效和计算准则_第1页
滚动轴承的受力分析、载荷计算、失效和计算准则_第2页
滚动轴承的受力分析、载荷计算、失效和计算准则_第3页
滚动轴承的受力分析、载荷计算、失效和计算准则_第4页
资源描述:

《滚动轴承的受力分析、载荷计算、失效和计算准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滚动轴承的受力分析    滚动轴承在工作中,在通过轴心线的轴向载荷(中心轴向载荷)Fa作用下,可认为各滚动体平均分担载荷,即各滚动体受力相等。当轴承在纯径向载荷Fr作用下(图6),内圈沿Fr方向移动一距离δ0,上半圈滚动体不承载,下半圈各滚动体由于个接触点上的弹性变形量不同承受不同的载荷,处于Fr作用线最下位置的滚动体承载最大,其值近似为5Fr/Z(点接触轴承)或4.6Fr/Z(线接触轴承),Z为轴承滚动体总数,远离作用线的各滚动体承载逐渐减小。对于内外圈相对转动的滚动轴承,滚动体的位置是不断变化

2、的,因此,每个滚动体所受的径向载荷是变载荷。 图6滚动轴承径向载荷的分析图7角接触轴承的载荷作用中心2.滚动轴承的载荷计算 (1)滚动轴承的径向载荷计算    一般轴承径向载荷Fr作用中心O的位置为轴承宽度中点。    角接触轴承径向载荷作用中心O的位置应为各滚动体的载荷矢量与轴中心线的交点,如图7所示。角接触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载荷中心与轴承外侧端面的距离a可由直接从手册查得。    接触角α及直径D,越大,载荷作用中心距轴承宽度中点越远。为了简化计算,常假设载荷中心就在轴承宽度中点,但这对于跨距较

3、小的轴,误差较大,不宜随便简化。  图8角接触轴承受径向载荷产生附加轴向力 1)滚动轴承的轴向载荷计算     当作用于轴系上的轴向工作合力为FA,则轴系中受FA作用的轴承的轴向载荷Fa=FA,不受FA作用的轴承的轴向载荷Fa=0。但角接触轴承的轴向载荷不能这样计算。    角接触轴承受径向载荷Fr时,会产生附加轴向力FS。图8所示轴承下半圈第i个球受径向力Fri。由于轴承外圈接触点法线与轴承中心平面有接触角α,通过接触点法线对轴承内圈和轴的法向反力Fi将产生径向分力Fri;和轴向分力FSi。各球的轴

4、向分力之和即为轴承的附加轴向力FS。按一半滚动体受力进行分析,有FS≈1.25Frtanα(1)    计算各种角接触轴承附加轴向力的公式可查表5。表中Fr为轴承的径向载荷;e为判断系数,查表6;Y为圆锥滚子轴承的轴向动载荷系数,查表7。 表-5角接触轴承附加轴向力公式 轴承类型角接触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70000C(α=15°)70000AC(α=25°)70000B(α=40°)30000FSeFr0.68Fr1.14FrFr/(2Y)     角接触轴承附加轴向力的方向是由轴承外圈的宽边指向窄边,

5、通过内圈作用于轴上。角接触轴承一般应成对使用。  图9角接触轴承所受的轴向载荷    计算角接触轴承所受的轴向载荷Fa1、Fa2时,要同时考虑附加轴向力FSl、FS2和作用于轴上的其他工作轴向力FA。如图9,若FSl+FA>FS2,由于轴承Ⅱ的右端已固定,轴不能向右移动,根据轴系轴向力的平衡关系,则Fa2=FSl+FA;同理,若FS2>FSl+FA,则Fa2=FS2。因此,轴承Ⅱ所受的轴向力必然是下列两值中较大者Fa2=FS2(2)Fa2=FSl+FA(-3)    用同样方法分析,可得轴承Ⅰ所受的轴

6、向力是下列两值中较大者Fa1=FSl(4)Fa1=FS2-FA(5)    当轴上轴向力FA与图示方向相反时,FA应取负值。 3.滚动轴承的失效和计算准则    滚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有:    (1)滚道和滚动体表的疲劳点蚀滚动轴承工作时内、外套圈间有相对运动,滚动体既自转又围绕轴承中心公转,滚动体和套圈分别受到不同的脉动接触应力。工作若干时间后,各元件接触表面上都可能发生接触疲劳点蚀。点蚀会使轴承工作时振动、噪声和发热急剧增大。    (2)轴承的塑性变形过大的静载荷或冲击,会使滚动体或套图滚道上

7、将出现不均匀的塑性变形。这时,轴承的摩擦力矩、振动、噪声都将增加,运转精度也降低。    (3)轴承磨粒磨损在多尘和滚道内有污垢的条件下工作,可造成滚动体与套圈产生磨粒磨损。从而使运转精度也降低,产生振动和噪声。     决定轴承尺寸时,要针对主要失效形式进行必要的计算。针对点蚀失效应进行寿命计算,针对塑性变形失效应进行静强度计算,针对磨损失效可采用合理的润滑措施和密封装置来解决。高速轴承还应校核极限转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