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教案(与课件配套)

杜甫诗三首教案(与课件配套)

ID:14503205

大小:9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9

杜甫诗三首教案(与课件配套)_第1页
杜甫诗三首教案(与课件配套)_第2页
杜甫诗三首教案(与课件配套)_第3页
杜甫诗三首教案(与课件配套)_第4页
杜甫诗三首教案(与课件配套)_第5页
资源描述:

《杜甫诗三首教案(与课件配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5杜甫诗三首教学要求:1、了解诗人生平。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3、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教学时间:3课时一、课文导入1、猜猜他是谁?提示:他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他的诗多沉郁顿挫后人尊称他为“诗圣”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诗史”2、作者简介:杜甫(七一二-七七零),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

2、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杜甫现存诗一千四百多首。诗“三吏”“三别”皆被传诵,作品汇为《杜工部集》。他善于表现重大的主题,也善于描写细小的事物,题材是多方面的。无论五言、七言、古体、近体,都特别出色,又能融合前人艺术的各种长处,形成了自己“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杜甫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所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3、介绍泰山:(1)、三

3、字经(2)、图片、地图(3)、视频二、讲解《望岳》。1、写作背景:《望岳》一诗写于开元二十四年,是现存杜甫诗歌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当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风华正茂,满怀抱负,遍游祖国大地。在北游齐、赵时写了这首诗。2、集体大声朗读,注意节奏,对照注释,解词析句,理解诗歌内容。3、思考题(1)、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2)、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析: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泰山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末了泰山景色之秀美;造化钟神秀)泰山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绝顸,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热情歌

4、颂了泰山的__高大雄伟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进而透露出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5、写作特色:这首诗歌以一望字统摄全诗,结构严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有直接描写________,有诗人赋予的象征意义;____、____、_____(表达方式)兼而有之。炼字炼句,正应其“语不惊人死不休”之论。6、具体分析:请同学们深入研读,结合诗句来赏析。(1)、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岱宗:泰山别名岱山,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齐鲁:古代二国名,这里泛指山东一带地区。翻译:你想知道泰山是什么样的吗?它那苍翠的山色掩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远望:首句是_____(修辞),极言诗人初见泰山时_

5、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令人顿生悬念。次句作答,总写泰山__________(2)、《望岳》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造化:指天地、大自然。钟:聚集。阴阳:阴指山北,阳指山南。割:分割。翻译: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近望:三句虚写,表面写造物主独钟泰山,赋以神秀之气,而实际上抒发了诗人内心感受,对泰山_________。四句实写,极尽夸张之能事,写泰山___________。(3)、《望岳》颈联: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层云:云气层层叠叠,变化万千。决眦:形容极力张大眼睛远望,眼眶像要决裂开了。眦:眼眶。翻译:山

6、腰间团团生起的云气,层出不穷,使我心情激荡,久久看着那些归巢的鸟儿,我的眼角都要裂开了。细望:五六句亦景亦情,情由景生。诗人的胸怀随泰山之云雾缭绕而激荡,眼界因极目仰望而为之开阔。(4)、《望岳》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终当,终要。翻译:我终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观赏泰山下的显得小了的群山。七八句化用孔子“_______________”之句,深化主旨。象征意义:不止于望岳、登山而已;也表达诗人誓欲大展宏图于未来的雄心壮志。三、讲解:《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时代背景介绍唐肃宗至德元年(756

7、年)八月,杜甫从鄜(fū)州(现在陕西富县)前往灵武(现在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这首诗作于次年三月。2、《春望》自学目标这首诗是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575年)三月杜甫在长安时所作。安史叛军攻破京都长安,杜甫投奔唐肃宗,中途被叛军俘获,带回长安。此时长安被焚劫一空,满目凄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思考以下问题:a.如何理解题目“春望”?(在春天,诗人看到长安的景象,借以抒怀)b.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