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齿类实验动物疾病及控制(张阔)

啮齿类实验动物疾病及控制(张阔)

ID:14535407

大小:2.13 MB

页数:62页

时间:2018-07-29

啮齿类实验动物疾病及控制(张阔)_第1页
啮齿类实验动物疾病及控制(张阔)_第2页
啮齿类实验动物疾病及控制(张阔)_第3页
啮齿类实验动物疾病及控制(张阔)_第4页
啮齿类实验动物疾病及控制(张阔)_第5页
资源描述:

《啮齿类实验动物疾病及控制(张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啮齿类实验动物疾病及控制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科学部 张阔主要内容实验动物按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质量控制分类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的危害性啮齿类实验动物常见感染性疾病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国家标准及质量监测实验动物的卫生防疫与隔离措施一、实验动物按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质量控制分类1.普通级动物(conventionalanimal,CV):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2.清洁动物(cleananimal,CL):除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3.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

2、cificpathogenfreeanimal,SPF):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4.无菌动物(germfreeanimal,GF):无可检出的一切生命体。悉生动物(gnotobiotesanimals,GN):是指在无菌动物体内,移入一种或几种已知微生物后的动物。寄生虫对实验动物的影响掠夺宿主的营养体外寄生虫对动物的骚扰对动物机体产生机械性损伤对宿主产生毒性反应对宿主生理生化和免疫系统的影响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的危害性二、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的危害性微生物对实验动物的影响(一)影

3、响实验结果(二)影响动物生产(三)威胁人类健康(四)污染实验材料三、实验动物常见感染性疾病传染病的分类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啮齿类实验动物常见感染性疾病裸鼠常见感染性疾病风水与居家风水的理念风水是方位选择的艺术。风水是环境组织学。居家风水,选择最佳方位,调配居家环境物件,管理居家环境结构,提升健康、幸福与财富指数。居家风水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借天时与地利,追求天人合一,实现人居和谐及成功发展。最佳住宅楼盘的选择标准选房子就像选妻子。男人选妻子应该坚持的原则——上选选才女,中选选淑女,下选选美女。既可出厅堂,又能进厨房,更会管账房。居家

4、风水的评价标准——楼盘的身材相貌——景观、楼体、户型;楼盘的贤惠品行——和谐、平安、匹配;楼盘的才华能力——聚财、催贵、兴家。传染病的分类对自然宿主、人和其他动物均有较强的致病性,属人兽共患病原,如狂犬病病毒、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布氏杆菌、结核分枝杆菌、致病皮肤真菌以及弓形体等。对自然宿主致病性强、常引起爆发流行,甚至毁灭整个动物群,如鼠痘病毒(脱脚病)、兔出血症病毒(兔瘟病毒)、多杀性巴氏杆菌、鼠棒状杆菌、泰泽氏菌等。对自然宿主致病性弱,但可传染给人引起致死性感染,如猴疱疹病毒(B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

5、毒。对自然宿主无致病性,但可引起其他动物的致死性感染.如松鼠猴疱疹病毒感染狨猴可产生致死性淋巴瘤。对自然宿主有一定的致病性,可引起疾病流行,影响动物的健康,并对研究工作产生严重干扰,如小鼠肝炎病毒、仙台病毒、鼠霉形体等。重要的人兽共患病流行性出血热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pidemichemorrhagicfevervirus)引起的主要发生在大鼠的烈性传染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特征:高热、出血性肾脏损伤。1981年WHO统一命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a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

6、e,HFRS)。病原HFRS病毒在分类上属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56℃30min可使90%病毒失活,60℃1h可将其全部杀死。本病毒对紫外线敏感。这种病毒最初发现于它的天然宿主田姬鼠的肺组织里,用朝鲜战场上一条河流的名字命名为“汉坦病毒”临床表现潜伏期4-46日,一般为1-2周,典型病症中有发热期、低血容量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5期经过,非典型或轻型病列可出现越期现象。目前,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家鼠型出血热还很严重,而一些老百姓及基层医务人员因对出血热的知识了解不多,常常将出血热误认为感冒或胃肠道疾病。(出血期*皮肤出血:抓

7、痕样出血、瘀点、瘀斑*粘膜充血水肿:球结膜、口腔粘膜)流行病学HFRS的自然宿主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如姬鼠属、家鼠属、田鼠属、仓鼠属和小鼠属的动物。临床症状潜状期14d,人类主要表现高热、头痛、肌肉痛、结膜水肿、充血(点状)、最后肾衰竭,出现尿毒症,严重的可导致死亡。大鼠感染后一般无临床症状,也不发生死亡。病理变化大鼠感染多无病理变化。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血清学检查,病毒分离。预防综合性预防措施消灭野鼠,清除传染源。实验大小鼠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加强实验室管理,防止饲料、垫料被野鼠排泄物污染。加强实验人员防护疫

8、苗接种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由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1ymphocyticchoriomeningitisvirus,LCM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也是人和动物共患病的一种地方性传染病。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呈现脑脊髓炎症状。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