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猪肉绦虫感染文献综述

浅析猪肉绦虫感染文献综述

ID:14537347

大小:2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9

浅析猪肉绦虫感染文献综述_第1页
浅析猪肉绦虫感染文献综述_第2页
浅析猪肉绦虫感染文献综述_第3页
浅析猪肉绦虫感染文献综述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猪肉绦虫感染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猪肉绦虫感染文献综述——猪肉囊虫病摘要:人是猪带绦虫唯一的终宿主。猪肉绦虫及牛肉绦虫是同科带形科不同属的两种寄生蠕虫。成虫寄生于人体的肠道内。猪肉绦虫的幼虫主要寄生在猪的肌肉里,如它寄生到人体,则引起为害严重的猪肉囊虫病。而囊虫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公认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病。本文针对猪肉绦虫的现状浅析其流行的几处。。关键词:猪肉绦虫囊虫病绦虫的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内,随粪便排出妊娠节虫和虫卵被猪和牛吞食后,卵壳在其二脂肠内消化,六钩虫蚴脱出,钻过肠壁进入肠系膜,小静脉及淋巴循环运往全身,以横纹肌为主要寄生部位发育成囊尾蚴,称囊虫。猪肉绦虫由于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囊虫的猪肉而患病

2、,人为终宿主,并且还可由于吞食其虫卵成为其中间宿主而患米虫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以发展中国家多个省(市、区)存在囊虫病感染病例,以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发病率较高,猪囊尾蚴可寄生于人体皮下、肌肉、内脏、脑、眼等不同部位,其中脑囊虫病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猪带绦虫的流行:1.分布:猪带绦虫在全世界分布很广,但感染率不高,主要流行于欧洲,中南美国家以及亚洲的印度等国.在我国分布也很普遍,散发病例见于全国27个省,市,流行地区主要在华北,东北和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北,河南等省以及南方的云南和广西.一般农村病人多于城市,在有的地方呈局限性流行.  2.感染方式和特点人体猪带

3、绦虫病是因为误食囊尾蚴引起,而囊尾蚴病的原因则是食入了该虫虫卵.人体感染囊尾蚴病的方式有三种:1)自体内感染,即患者体内已经有成虫感染,当遇到反胃,呕吐时,肠道的逆蠕动可将孕节反推入胃中引起自身感染;2)自体外感染,患者误食自己排出的虫卵而引起再感染;3)异体感染,误食他人排出的虫卵引起.据报告约有16%~25%的猪带绦虫病患者伴有囊尾蚴病,而囊尾蚴病患者中约55.6%伴有猪带绦虫寄生.可见前两种感染方式更为重要.  感染者中以青壮年和男性为主.在1978例囊尾蚴病患者中,青壮年占83.8%,男性占75.29%,女性占24.71%.猪囊尾蚴病的流行多与猪带绦虫病分布一致,

4、调查发现凡是猪带绦虫病发病率高的地方,猪体的囊尾蚴和人体囊尾蚴感染率亦高,三者呈平行消长趋势.  4.流行因素:主要有两方面,即生猪饲养方法不善,使猪感染囊尾蚴和人食肉的习惯或方法不当.我国有些地区养猪不用猪圈而习惯散养,或是厕所建造简陋,猪能自由出入和吞食人粪便;有些地区居民不习惯使用厕所,随地大便或将人厕与畜圈相连(连茅圈),都造成了猪容易受感染,各地猪的感染率差别很大.  在流行严重的地区,当地居民常有喜食生的或未煮熟猪肉的习惯,这对本病的传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生皮”,“剁生”,“噢嚅”,均系用生猪肉制作.另外,西南各地群众喜爱的“生片火锅”

5、,云南的“过桥米线”,福建的“沙茶面”等,都是将生肉片在热汤中稍烫后,蘸佐料或拌米粉或面条食用.其他地区的散在病例则往往是偶然吃到含有活囊尾蚴的猪肉包子或饺子,或食用未经蒸煮的带囊尾蚴的熏肉或腌肉,或用切过生肉的刀,砧板再切熟食而致人感染.有关猪囊虫和猪带绦虫病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国内外尚处于探索阶段。许多学者经过不同的感染途径,感染不同的实验动物发现昆明小鼠和仓鼠、灰鼠是较理想的实验替代动物模型。它们目前的应用正处于展开阶段,昆明小鼠已经用于猪囊虫病基因工程疫苗评价分析,比起天然宿主猪,昆明小鼠能够保证足够的实验动物样本,同时降低实验费用。而从仓鼠或灰鼠中获得的性成熟猪

6、带绦虫已经可以作为抗原用于组织定位,以及基因的功能研究。不难看出这些应用都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也说明了这些模型的研究前景是很好的。当然相比天然宿主,它们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像昆明小鼠感染率要受孕节成熟程度、孕节存放时间、孵化时间、孵化后六钩蚴的注射时间及宿主生理的影响,并且个体差异性明显,而仓鼠作为猪带绦虫动物模型时,只有在超免疫抑制的情况下感染率才会达到较高水平,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会提高仓鼠的死亡率。鉴于这两个模型的发展前景以及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以后的研究应集中在:以仓鼠为切入点,研究猪带绦虫引起的宿主肠道免疫应答反应以及在肠道的移行途径,免疫抑制剂的最佳用量,

7、观察最后有无成熟节片,能提供多少虫卵,然后将获得的虫卵孵化成六钩蚴感染猪和昆明小鼠,计算其感染率,让整个生活史的各个环节都定量、定性,使其在解决病原材料的来源以及对该病进行模拟研究中起到实质性作用。因此调查猪带绦虫流行情况,为猪带绦虫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是一项极其有意义和必要的工作。参考文献:1蒋正揆,洪黎民猪带绦虫(生物学教学中国知网期刊)2王东华对“猪肉绦虫”内容的补充教学(生物学教学中国知网)3马云翔谈谈猪肉绦虫病及囊虫病(生物教学中国知网)4张艳,景志忠,刘振勇,乔军猪囊虫和猪带绦虫病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生物教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