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教学设计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教学设计

ID:14557907

大小:6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9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教学设计_第1页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教学设计_第2页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提取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2)通过实验结果分析,理解各药剂在实验中的作用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技能目标(1)合理组织语言,描述实验现象,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对实验现象相互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实验课,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志向。四、教学内容安排(一)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1.实验目的:提取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2.材料用具:新鲜菠菜叶(绿色、新鲜)、丙酮、95%乙醇、二氧化硅、碳酸钙、研钵、小玻璃

2、漏斗、尼龙布、剪刀、小试管、药勺、量筒、天平、镊子等。3.方法步骤:序号处理(按顺序操作)甲组乙组丙组丁组1称取5g绿色叶片,剪碎。√√√√2SiO2(少量)√√√√3CaCO3(少量)√—√√4丙酮(5mL)√√——595%乙醇(5mL)———√6蒸馏水(5mL)——√—7迅速充分研磨√√√√8过滤研磨液(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39将滤液收集到小试管中,用棉塞塞紧试管口。√√√√注:(1)“√”表示操作或加入;“—”表示不加入。(3)在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巡视学生的操作情况。同时提醒学生注意:①去掉叶柄和粗的叶脉,尽量将叶

3、片剪得细碎些。②研磨要充分、迅速,研磨时用纸盖住研钵。③收集滤液到试管中,一定要用棉塞塞住试管口。甲组滤液呈深绿色,乙组滤液呈黄绿色,丙组滤液几乎无色,丁组滤液呈深绿色。学生:(1)甲组结果说明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于丙酮。结论: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于有机溶剂如丙酮中,可以用有机溶剂如丙酮,来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得出提取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也是该实验的原理。(2)乙组与甲组结果的差异,由于未加入碳酸钙,叶绿素受到了破坏。结论: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防止在研磨过程中叶绿素受到破坏。(3)丙组与甲组结果的差异,由于色素不溶于蒸馏水。结论:不能用蒸

4、馏水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4)丁组与甲组结果的相同,说明色素也能够溶于乙醇中。结论:乙醇也是有机溶剂,可以利用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实验程序(1)称取5g绿色叶片并剪碎提取色素研钵→研磨→漏斗过滤→(2)加入少量SiO2、CaCO3和5ml丙酮收集到试管内并塞紧管口(1)将干燥的滤纸剪成6cm长,1cm宽的纸条,剪去一端两角(使层析液同时到达滤液细线)制滤纸条(2)在距剪角一端1cm处用铅笔画线(1)用毛细管吸少量的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划一条滤液细线滤液划线(2)干燥后重复划2-3次(1)向烧杯中倒入3ml层析液(以层析液不没及

5、滤液细线为准)纸上层析(2)将滤纸条尖端朝下略微斜靠烧杯内壁,轻轻插入层析液中(3)用培养皿盖盖上烧杯观察结果:滤纸条上出现四条宽度、颜色不同的彩带(如下图)3最宽:叶绿素a;最窄:叶绿素b;相邻色素带最近:叶绿素a和叶绿素b;相邻色素带最远: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实验关键1.选材时应注意选择鲜嫩、色浓绿、无浆汁的叶片。如菠菜叶、棉花叶、洋槐叶等。2.画滤液细线时,应以细、直、颜色浓绿为标准,重复画线时必须等上次画线干燥衙再进行,重复2-3次。3.层析时不要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注意事项1.因丙酮和层析液都是易挥发且有一定毒性的有机溶剂,

6、所以研磨要快,收集的滤液要用棉塞塞住,层析时要加盖,尽量减少有机溶剂的挥发。2.在研磨时要加少许二氧化硅,目的是为了研磨充分,有利于色素的提取;加少许碳酸钙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研磨过程中,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3.分离色素时,一定不要让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这是因为色素易溶解在层析液中,导致色素带不清晰,影响实验效果。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