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汉骆驼形象谚语及其文化差异研究

蒙汉骆驼形象谚语及其文化差异研究

ID:14566354

大小:105.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29

蒙汉骆驼形象谚语及其文化差异研究_第1页
蒙汉骆驼形象谚语及其文化差异研究_第2页
蒙汉骆驼形象谚语及其文化差异研究_第3页
蒙汉骆驼形象谚语及其文化差异研究_第4页
蒙汉骆驼形象谚语及其文化差异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蒙汉骆驼形象谚语及其文化差异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蒙汉骆驼形象谚语及其文化差异研究蒙汉骆驼形象谚语及其文化差异研究  骆驼,古称“橐驼”,因耐寒、耐渴、耐饥、耐劳而著称;骆驼可以承载人类及人类所需物品横穿无边无际的大沙漠,因此有“沙漠之舟”的美称。早在上古的氏族公社时期,我国北方草原上的蒙古族先民已饲养有骆驼,《北山经》有“虢山……其兽多橐驼”的说法。殷周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开始了大范围地养殖骆驼,还将骆驼视为珍稀动物向中原王朝进献。《逸周书》载:“伊尹为县令,正北空同、大夏、莎车、匈奴、楼烦、月氏诸国,以骆驼、野马……为献。”从此,骆驼走进了汉族的生活。  在驯养骆驼的过

2、程中,蒙汉民族都将骆驼形象与他们的生产生活实践巧妙结合,将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得到的经验教训凝练成简洁明了、朴实生动的谚语,这极大地丰富了蒙汉民族的语言。但蒙汉骆驼形象谚语因受各自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表现出鲜明的差异性和独特的民族性。  一、蒙汉骆驼形象谚语的类型  蒙汉谚语中与骆驼相关的谚语主要集中表现了三个方面:骆驼的体貌特征、骆驼的习性和骆驼的役用功能。  (一)反映骆驼体貌特征的蒙汉谚语  人类对于动物最直观的感受是动物的体态。自然界的动物种类繁多,体态各异,大小胖瘦,各具特点,而骆驼一直是以“奇特”的形象著称的。据古

3、书记载,骆驼具有十二属相的特点,汇鼠之谨慎、牛之稳重、虎之力量、兔之温顺、龙之轩昂、蛇之机智、马之洒脱、羊之善良、猴之灵巧、鸡之勤奋、狗之忠诚、猪之憨厚于一体,因此又被称为“全兽”。东晋郭璞《橐驼赞》曰“:驼惟奇畜,肉鞍是被。迅鹜流沙,显功绝地,晋识泉源,微乎其智”。《史记·匈奴列传》曰“:唐虞以上,有山戒、俭仇、荤粥、居于北边,随畜牧而转移。其畜之所多、则马、牛、羊。其奇畜、则真驼”,这些都明确将骆驼称之为“奇畜”。  骆驼属大型偶蹄类动物,其形态结构是和沙漠的环境相适应的,如大脚掌,厚厚的胼胝体,浓密的睫毛,耐刺扎的嘴

4、唇,可以贮存大量水和脂肪的驼峰……在这众多的形象特点中,“高大”是骆驼给人最直观的印象。蒙汉谚语也集中反映了骆驼“高大”这一特点,如蒙古族谚语有“比骆驼大的还有象”“骆驼把鼻子探进帐篷,很可能身子也会挤进来”,汉族谚语有“骆驼站在城墙上”,“羊群里跑骆驼”等说法。  可见,蒙汉民族均把“骆驼”作为一个普遍认知的概念,突出展示了骆驼“体型大”的特点,这反映出蒙汉民族认知上的共性。  (二)反映骆驼习性的蒙汉谚语  人们在与动物长期相处的过程中,动物的生活习性也成为了创作谚语的材料。骆驼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适应风大沙多、干旱缺

5、水、植被稀疏的荒漠条件,在生活习性方面形成了与其他家畜明显不同的特点,如骆驼耐干渴、耐饥饿、耐粗饲、耐酷热、耐严寒、耐风沙,这些习性的形成是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结果。(郭文场、李训德、杨柏明  1998)  蒙古族谚语集中反映了骆驼”耐粗饲”的典型特点。由于骆驼的口腔结构与牛羊不同,它上唇分裂、启动灵便,很善于采食地面小草和植株的优良部分及攫取株顶株侧或密丛中的细嫩枝叶,所以它能大量吃食其他家畜不能吃的沙生植物。(贺新民、杨宪孝1981)蒙古牧民们惊讶于骆驼的这一习性,并以谚语的形式记录了它的这一特点。如“吃过蝎子草的骆驼,

6、爱仰天咂舌;肚子里没学问的人,好昂首挺胸”,“吃蝎子草的骆驼好翘嘴巴,一知半解的人儿好翘尾巴”,“吃蝎子草的骆驼脖子上仰,一知半解的人趾高气扬”。据《本草纲目拾遗》卷五“草部·荨草下”中记载:“蝎子草,芦高四五尺,叶如麻,嫩时可供马秣,经霜则辛螫不可触。”(赵学敏1983)蝎子草易螫伤人,其他家畜都望而生畏,而唯独骆驼毫无顾忌地整株嚼食它。骆驼的这一习性令牧民印象深刻,于是牧民将骆驼吃完粗糙带刺植物后的状态进行了细致描述,如“爱仰天咂舌”,“好翘嘴巴”,“脖子上仰”,并将这些行为映射到人类行为中,用“骆驼”喻指没学问或一知

7、半解但却骄傲自满 的人。  汉族谚语中有大量反映骆驼“贪吃”的谚语。骆驼食不择篙艾,能大量采食“百草”,且骆驼是复胃动物,消化力很强,因此,骆驼常常走到哪里吃到哪里、不虞乏食。骆驼给人以“食量大”“能吃”的印象,汉族谚语“茉莉花喂骆驼,多少也不够”,“金针菜喂骆驼,不够本钱”很好地诠释了骆驼的这一习性。  (三)反映骆驼役用功能的蒙汉谚语  骆驼兼备了马、牛、羊、山羊四畜的性能--使役乘挽似马,肉乳产量如牛,生产绒毛像羊。骆驼主要的生产性能之一是它的役用性,即骆驼可用作骑乘、驮运、拉车、犁地等。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五十下记

8、载:“驼:〔释名〕橐驼〔时珍曰〕驼能负囊橐,故名。方音讹为骆驼也。……〔时珍日〕其力能负重,可至千斤,日行二、三百里。” 骆驼发挥着其他家畜及交通工具难以替代的驮运作用《汉书·西域传》载:“汉军破城、食甚多,然士自载不足以竞师,强者尽食畜产,赢者道死数千人。联发酒泉驴橐驼负食,出玉门迎军。”与马、牛相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