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生物学科优势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发挥生物学科优势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ID:14596969

大小: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9

发挥生物学科优势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_第1页
发挥生物学科优势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_第2页
发挥生物学科优势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_第3页
发挥生物学科优势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_第4页
资源描述:

《发挥生物学科优势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发挥生物学科优势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摘要: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开展课外活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联系生活实际,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在教学中,让学生可以由生物学知识产生生态道德知识,再由生态道德知识内化为生态道德观念。让学生懂得保护环境,需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这些都是中学生力所能及的事,从而引导学生争做环保“小主人”,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生物教学;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1-008-01  义务教育《生物

2、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学生是21世纪国家的栋梁,也是未来的主人。让每一个中学生了解人类对环境破坏的现状,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责任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生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对学生进行环境和生态教育,重视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认识与实践。  一、利用教材资源,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在生物

3、教学中,可以由生物学知识产生生态道德知识,再由生态道德知识内化为生态道德观念。一部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史。……在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必须调整发展的模式,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蚯蚓、仙人掌、生活在岩石上的地衣等生物的生活环境与形态特征和生理,从中得出结论: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进而说明人类虽然能够适应和改造环境,但人类在根本上还是生物圈中的一员,必须依靠生态系统提高生存的基本条件,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合理调节和控制人类自身的

4、生产与再生产,能够调控、改造、优化生态环境,造福于人类和整个生物圈。  野生动物的存在丰富了动物的物种资源库,物种是人类宝贵的财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课堂上可以通过观看动物图片、自然风光,让学生产生生态美的体验,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善待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善待生命,保护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竭力使我们的每个学生从幼年起就能以精心爱护和细心关怀的态度对待每棵树、每丛玫瑰、每株花草和每只小鸟,一句话,爱护一切有生命的和美好的事物。  在生态系统功能的教学中,要使学生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认识自然是一

5、个有机整体,人虽然能够适应和改造环境。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个成员,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在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自身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如树木的更新,河水对污染物的稀释与分解作用,气态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稀释等等),同时更应给学生强调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限度,也就是生态系统能够接纳人类排放的污染物的量有限,能给人类提供的物质资源量有限(如木材)。人类不能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不能随意排污,否则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向学生介绍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后

6、给人类带来的无尽伤害甚至灾难。  二、开展课外活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可以培养其环境保护习惯,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我们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并努力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环保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事做起,激发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培养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能力,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如结合校园绿化设计和“3.12植树节”,发动学生参与校园绿化设计和植树护花活动;结合“世界水

7、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组织学生开展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演讲、征文、辩论等活动;发动学生参加“你丢我捡”和清除卫生死角等校内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100件小事”活动。课外活动的重要特点就是实践性、直观性,以具体事实让学生自己去了解、认识环境被破坏的危害,让学生自己动手开展有益于环保的活动。以达到深入人心的教育效果,比如让学生去参观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让他们了解到保护森林植被对人类的重要,让学生自己动手修建小型自然生物池塘,营造生物垃圾,将垃圾按化学、金属、生物各自分类处理,以达

8、到立竿见影的教学目的。波利亚说过:“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同时指导学生认真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撰写环保小论文等。  三、联系生活实际,养成环境保护习惯  教师在教授生物圈这一章节知识点时,可以列举我们生活当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如随地吐痰、乱扔乱丢及大量使用一次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