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结构·实践:中国宪法权利二重属性分析

文本·结构·实践:中国宪法权利二重属性分析

ID:14638989

大小:70.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07-29

文本·结构·实践:中国宪法权利二重属性分析_第1页
文本·结构·实践:中国宪法权利二重属性分析_第2页
文本·结构·实践:中国宪法权利二重属性分析_第3页
文本·结构·实践:中国宪法权利二重属性分析_第4页
文本·结构·实践:中国宪法权利二重属性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本·结构·实践:中国宪法权利二重属性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本·结构·实践:中国宪法权利二重属性分析第38卷第4期2010年7月辽宁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Liaoning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Vol_38No.4Ju1.2010'十"+,'十+'}本刊特稿l●●,●●,●●,,●,,●一文本?结构?实践:中国宪法权利二重属性分析韩秀义(辽宁师范大学法学院,辽宁大连116029)摘要:尽管中国法学学者对宪法权利或基本权利已展开了较为丰富的学术讨论,但从既有研究模式来看,还鲜有对中国宪法权利基本属性的揭示与阐发.从中国宪法(典)文本,中国主权结构与中国宪法权利实践三个维度可以发现,

2、中国宪法权利具有二重属性:在权利主体上,阶层与公民并存;在权利性质上,政治性与治理性并存;在权利实践方式上,政治化方式与治理性方式并存.在二重属性关系中,阶层地位优于公民地位,政治性优于治理性.政治化实施方式优于治理性实施方式.关键词:中国宪法权利属性;宪法文本;主权结构;宪法权利实践中图分类号:D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91(2010)04—0001—12一,问题的提出:中国宪法权利基本属性探求的缺失宪法权利因其具有丰富的价值正当性与制度适用性内涵而备受中国宪法学者的关注,经过3O余年的研究,我国宪法学界对基本权利的研究已经形成一定的框架与体系,其研究视角涉及到基本权利的

3、各个领域(1].依据学者的回顾与梳理,可将中国宪法学者对宪法权利的研究类型做出如下归总(见表1):表1,研究指向研究抽象宪法权利具体宪法权利宪法权利一般原理宪法权利原理篓宪法权利原理宪法权利制度应用詈权利制度主箸权利制度抽象宪法权利原理研究主要是从法哲学与道德哲学的角度对宪法权利的正当性,普遍特征,道德基础等问题展开讨论与论证[23;抽象宪法权利制度应用研究是在假定宪法是法律的前提下讨论宪法权利的制度应用与制度应用中的宪法权利保障;具体宪法权利原理研究立足于成熟国家的宪法权利理论进而阐释具体国别的宪法权利的基本构造与权利运行,保护[3];具体宪法权利制度应用研究立足于具体国别(包括中国)而讨

4、论具体宪法权利制度化实施与保护的法律逻辑.在这四种关于宪法权利的研究模式中,所存在的一个共同现象是,在阐释西方成熟国家的宪法权利原理与制度应用过程中,往往径直将研究的结论应用于中国宪法权利的原理解释与制度设计中,而唯独缺乏对中国宪法权利基本属性的考察与分析,这样就造成了将西方宪法权利的原理与制度模式视为中国宪法权利问题的当然标准.比如郑贤君博士在论证深具西方色彩的"基本权利的宪法构成及收稿日期:2010—04—20作者简介:韩秀义,男,山东莱阳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辽宁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宪法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基金规划项目"文本?结构?权能:欧洲议会与中国政治协商制度比较研究"

5、(08JA820018)中期成果.①如邓世豹:《论公民基本权利的司法适用性》,载于《法学评论}2003年第1期;刘淑君:《公民基本权利的司法救济探析》,载于《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第2期;徐振东:《对基本权利的侵害与救济》,载于《法律科学>>2004年第1期.2辽宁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其实证化"问题之后指出,长期以来,我国宪法基本权利研究一直未获相对独立的理论属性,未能确立属于宪法学独有分析方法与宪法学视野中的基本权利观,基本权利仅仅寄生于带有较强政治属性的人权理论中,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其研究空间,并指出了我国宪法基本权利的理论视域与实证空间所存在的"古

6、典基本权利的宪法文本缺失","公民政治权利的外在化管道不畅"与"体现平等价值的公民社会经济权利背离宪法预先设定"三个缺陷[4].可问题是,郑贤君博士所指出的三个弊端皆是依据西方宪法权利的基本构成而获得的,其中,恰恰缺乏对中国宪法权利构造的揭示.既然郑贤君博士已经明确指出了"我国宪法基本权利研究一直未获相对独立的理论属性",那么,在其自身的研究中也许应该为中国宪法权利的研究获得相对独立的理论属性而进行相应的学术努力,但实际情况是其依然将有关宪法基本权利的西方化阐释当做中国宪法权利研究的当然标准.在宪法权利的研究中缺少对中国宪法权利属性的基本探求也许会导致如下明显后果:其一,以西方的宪法权利原理与

7、制度逻辑替代中国宪法权利的原理与制度逻辑,从而为西方各国别的宪法权利制度模式的输入提供了学理上的正当性;其二,既然西方各国别的宪法权利理论与制度较之于中国宪法权利问题都具有某种程度的优越性,那么学者就可以凭借对某个国别宪法权利理论与制度的"偏好",从中演绎出各种各样的对中国宪法权利制度建设的"启示"或"借鉴"意义,结果中国宪法权利问题就成为了怀抱各种偏好学者的演练场;其三,更为严重的是,姑且承认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