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艺术生的数学成绩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艺术生的数学成绩

ID:14641323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9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艺术生的数学成绩_第1页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艺术生的数学成绩_第2页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艺术生的数学成绩_第3页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艺术生的数学成绩_第4页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艺术生的数学成绩_第5页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艺术生的数学成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艺术生的数学成绩  我校是艺术特色教育学校,艺术生占据我校高考的半壁江山。在文化科目中,学生反映困难最大的是数学学科。常常听到艺术生感叹数学难学,艺术班数学教师抱怨艺术生笨、难教。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艺术生对数学感到困难,又如何让他们学好数学呢?笔者认为:让艺术生学好数学的前提是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激发起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勇气。  一、用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的形成过程”,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苏教版新课改的特色之一。例如在教学《分

2、层抽样》一节时,我创设了以下问题情境:  1936年,美国民主党的罗斯福和共和党的兰登竞选总统,美国权威的《文学摘要》杂志社为了预测谁能当选,采用了大规模的模拟选举,他们以电话簿和俱乐部成员名单的地址发出了1000万封信,收到回信200万封,在调查史上,样本容量这么大是少见的。他们调查的结果是兰登以57%对43%的比例获胜,并大力进行宣传,最后选举的结果却是罗斯福以62%对38%的巨大优势获胜,连任总统。这个调查使杂志社威信扫地,不久便关门停刊,为什么这次调查会失败呢?  问题情境很符合艺术生的特点,一经提出立即引起他们的兴趣,略作思考,身不由已的进行了讨论。几分钟

3、以后就有学生得出了如下分析:该调查抽样方法不正确,样本不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1936年美国有私人电话的,能参加俱乐部的家庭都是比较富裕的。1929至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遭到了沉重的打击。罗斯福政府动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经济,损害了部分富人的利益,但广大美国人民却从中得到了好处,所以从这个从富人中抽取的样本严重偏离了总体,不具备代表性,所以结果会大相庭径。  在学生达成共识后,我接着又提出:应该如何抽样,才是科学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呢?自然而然地引出的本节课内容。  二、把数学学习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现实生活是数学问题永不联

4、盟枯竭的源泉。关注现实世界中的问题,特别是学生身边的或可理解的生活问题,可使学生有一种亲近感和解题的欲望。数学原理源于实践,又要对实践进行指导。把数学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其能够更加深刻地领悟数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从而激发起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中学数学的整个内容,不论是几何还是代数,都与生活息息相关,不论是新课的引入,还是旧知识点的复习,都可以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例如,在讲数列时我用:有两家液化气站,已知每瓶液化气的质和量相同,开始定的价也相同。为了争取更多的用户,两站分别推出优惠政策。甲站的办法是实行七五折错售,乙站的办法是对客户自第二次换气以后以

5、7折销售。两站的优惠期限都是一年。你作为用户,应该选哪家好?  在讲概率时,我用:如果生男生女的概率是一样的,那么张先生家两个孩子都是女孩的概率是多少?  总之,把书本上的“死知识”与学生的“活生活”融会贯通,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从而把中学数学教与学变成一种快乐式学习,变负担为动力,它能够适应于每一个学生,使得人人参与。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學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俗话说“学习不得法,累死都白搭”,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数学家是靠老师手把手教出来的,都要靠自己去钻研、去思考、去实践的结果。现实中很多艺术班数学教师不是嫌学生解题太慢,就是抱怨他们什么都不会,于是课堂

6、成了他们的主讲地,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抛到九霄云外。自已不辞劳苦地详细解答,解题过程一一板书,这样一堂课固然多讲了一两个题目,但是学生课堂上得不到充分练习,体会不出解题的乐趣,甚至弄不清哪些是自己掌握的,哪些是自己不会的。长此以往,就会对数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自然就会在课堂上分心走神。  因此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就显得特别重要,只有通过授予治学之道,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钻研、思考、实践、总结,才能知彻底改变消极接受和被动学习的状态,才能使学生逐步达到以自主学习为主,引导自我学习的全过程。因此,在学生精读教材之前,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7、通过“问题”设计将科学发现过程简捷地重演于课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比如,围绕集合概念,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如何理解集合概念中的“指定”二字?  2.概念中的“对象”可以是一些什么东西?  3.常用的集合有哪些?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  4.集合与元素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5.集合中的元素具有哪些特征?如何解析这些特征?  围绕上述问题,把本来要教师教的东西变为学生自己去探索他们所应该学的东西,于是原来教师要他学的东西就成了他们自己要学的东西,自己自读、品味、分析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兴趣自然就上来了,比教师讲解学生被动记录接受的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