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经四帖疏·九品往生章》201409第5讲整理稿

《观经四帖疏·九品往生章》201409第5讲整理稿

ID:14641716

大小:157.5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8-07-29

《观经四帖疏·九品往生章》201409第5讲整理稿_第1页
《观经四帖疏·九品往生章》201409第5讲整理稿_第2页
《观经四帖疏·九品往生章》201409第5讲整理稿_第3页
《观经四帖疏·九品往生章》201409第5讲整理稿_第4页
《观经四帖疏·九品往生章》201409第5讲整理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观经四帖疏·九品往生章》201409第5讲整理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上大下安法师《观经四帖疏·九品往生章》2014年秋季弘法行系列9月于抚顺善缘寺《观经四帖疏·九品往生章》第5讲《观经四帖疏·九品往生章》诸位大德比丘、诸位居士同修:请看经文: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请看这一段。下面就讨论第十六观。这十六观呢,也是具备着上辈三品、中辈三品的十一个层次的内容。首先看“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这是正明告命,告当机者。“下

2、品上生者”,是辨定其位,这一类往生者就是造作十恶轻罪的凡夫人。下三品都是谈造恶的众生,这个跟我们这个时代的众生的根机比较对应。造的什么恶呢?那就是简别根机,举出一生已来,造作恶业的轻重之相。总的来看,是恶心恶行充满。“作众恶业”,就是造作众多的恶业啊,当然这里也表明不是造极重的恶业。虽然造作这些众罪,但是他还有点善根,就是不诽谤方等经典第31页共31页上大下安法师《观经四帖疏·九品往生章》2014年秋季弘法行系列9月于抚顺善缘寺,就是于大乘佛法不生诽谤。换句话来说,他可能还有一点信心,有一点信心的善根,但是这个信心呢,又不坚固。如果真正是特别有信心,他就会深

3、信因果,不至于一生就“作众恶业”。或信或不信,虽信不深,这样的一个情况。“如此愚人”,这是愚痴之人,造众多的恶法,不生惭愧之心,没有一念的惭愧。惭愧就是内疚心、羞耻心,他没有,并且还常常以作恶业为荣,说自己很有能力。那这样的人,临命终时呢,那情况就不是太好了,或者生重病,或者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或者种种的三恶道的景象现前,所以他就非常地害怕。哎,就在这个时候,遇到了净土善知识,以慈悲心为他讲大乘的经典“首题名字”。这里说“十二部经”,不是十二部的经典,这个“部”是类别的意思,十二部经是代表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他种种经典分为十二个类别。这十二个类别是属于佛教常

4、识,大家也知道一下。第一是修多罗,修多罗就是契经的意思,具有着贯摄常法的含义。第二类的就是重颂,比如佛说了一段长行的经文,再用一个偈子把前面说的意思重新用偈颂的方式来重述。第三是孤颂,就这部经完全就是偈颂构成。第四就是授记,就是为一些弟子授未来成佛之记。第五就是谈因缘,各种众生他今生的情况是怎么来的,谈因果问题。譬喻,是用种种譬喻来讲说经法。本事,就是诸弟子他多生多劫以前的,做过的事情。本生,就是佛自己讲自己以前做的事情。无问自说,比如弟子没有问,佛就无问自说。方广,这是指第31页共31页上大下安法师《观经四帖疏·九品往生章》2014年秋季弘法行系列9月于抚

5、顺善缘寺大乘大方广的,方等广大的经典。未曾有经,主要是指说那些不可思议的经典。论议,就是优婆提舍,论议方面的经典。这就是十二部经的题材。一般大乘经典才说十二部经,小乘呢,只说是九部经,九种类型。所以小乘佛法没有方广,没有无问自说,没有授记,这三类。那从中也能够体会到净土法门本来就是大乘佛法。所以这个往生善知识,他就是被大乘佛法所熏习,自然地就会为这个恶人哪,宣说大乘的十二部经的首题名字。那一部经典的题目是提纲挈领,古人云,闻一部经的题目,就能知道这部经所诠释的法义。这个经题就有很大的功能、作用,比如我们古人常常拜这个经题呀,比如《妙法莲华经》哪、《大方广佛华

6、严经》哪、《大佛顶首楞严经》哪,这些经题都具有很大的穿透人心的力量。那这个恶人闻这些大乘经典的题目名字,由这个诸经名的内在的功德啊,他就能够除一千劫的极重的恶业,就是有消业障的功能。同时,这个有智慧的善知识在简别临终最能帮助他的方法的时候,又清醒地、智慧地看到阿弥陀佛的名号能够给他更大的帮助,就又教他“合掌叉手”,就是要让他生起恭敬之心,来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那以称念这个弥陀名号故,就除了“五十亿劫生死之罪”。第31页共31页上大下安法师《观经四帖疏·九品往生章》2014年秋季弘法行系列9月于抚顺善缘寺那从这个经文里面,就能够给我们一个启示:大乘经典

7、的题目名字虽然功德很大,但是六字洪名的功德更大,因为他除罪的这个程度远超过于闻经名的程度。那是什么原因呢?这里有两个原因。就是造罪的人业障很重,临终的时候死亡的痛苦来逼恼,所以这位善知识虽然说了很多的经典,但是他当下能领纳的心很浮泛,很散乱,由这个心散乱故,除罪的功能就稍微轻一点。那这个阿弥陀佛名号却是简单,字数少,所以他就能够摄受他的散乱的心,住在这个名号当中。又加上这个名号是阿弥陀佛所有功德的结晶,称为“万德洪名”,那这样他就能够使他的心专一。教令他正念称名,就是具足信愿地称这个名号,这个信愿的心就是一个殷重的心。这个因——能念的心——殷重,那所念的佛号

8、的功德的展开就越大,所以能念所念都不可思议,于是就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