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尼勒克县群吉萨依铜矿的含矿隐爆角砾岩筒之发现及其地质找矿意义

新疆尼勒克县群吉萨依铜矿的含矿隐爆角砾岩筒之发现及其地质找矿意义

ID:14692608

大小:410.9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9

新疆尼勒克县群吉萨依铜矿的含矿隐爆角砾岩筒之发现及其地质找矿意义_第1页
新疆尼勒克县群吉萨依铜矿的含矿隐爆角砾岩筒之发现及其地质找矿意义_第2页
新疆尼勒克县群吉萨依铜矿的含矿隐爆角砾岩筒之发现及其地质找矿意义_第3页
新疆尼勒克县群吉萨依铜矿的含矿隐爆角砾岩筒之发现及其地质找矿意义_第4页
新疆尼勒克县群吉萨依铜矿的含矿隐爆角砾岩筒之发现及其地质找矿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疆尼勒克县群吉萨依铜矿的含矿隐爆角砾岩筒之发现及其地质找矿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疆尼勒克县群吉萨依铜矿的含矿隐爆①角砾岩筒之发现及其地质找矿意义尹意求1,陈维民2,莫江平1,肖红2,王德虎2,韩长江2(1.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广西桂林541004;2.新疆有色地质勘查局703队,新疆伊宁市835000;)摘要:新疆西天山的群吉萨依中基性侵入-次火山杂岩体,形成于晚古生代晚期后碰撞造山的裂谷构造环境。群吉萨依铜矿体主要赋存于该中基性侵入-次火山杂岩体中。其中,¦号铜矿体产于隐爆角砾岩筒中,这个发现为该区铜矿找矿提供了新的找矿线索,可将隐爆角砾岩筒型铜矿床作为铜矿找矿的主攻类型。由于隐爆角砾岩筒是直接控制铜矿

2、化蚀变作用的火山机构,因此,群吉萨依铜矿点具有形成大型隐爆角砾岩筒型铜矿床的找矿前景。关键词:铜矿床;地质找矿;隐爆角砾岩;群吉萨依;尼勒克县;新疆中图分类号:P61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663(2005)03-0246-07新疆阿吾拉勒山是我国西天山地区重要的铜矿成矿带之一1~3,分布着众多的铜矿点,其中,群吉萨依铜矿是最主要的铜矿点之一。新疆有色地质勘查局703队于1957年在尼勒克县城南约11km处发现了群吉萨依铜矿,1981年曾开展过地质普查4,现还在做深入的地质普查。国家305项目在“九五”期间,

3、也曾开展过较系统的地质找矿评价工作②,其中,由原地矿部物化探研究所完成的岩石地球化学剖面测量的研究结果显示,异常具前缘晕特征。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在地表评价工作过程中,新发现了K号矿体。此外,在l号主矿体曾有小规模的民采。作者最近在群吉萨依铜矿区发现了一个半隐伏的全岩铜矿化的隐爆角砾岩筒,该隐爆角砾岩筒控制了原¦号矿体,这为该地区铜矿的找矿突破提供了新的找矿线索。系和二叠系。石炭系发育不全,缺失下石炭统,中上石炭统分布于阿吾拉勒山的南北两侧,组成巩乃斯复向斜两翼,岩性为海相-海陆交互相中酸性火山岩系夹少量凝灰质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二

4、叠系分布广泛,发育较好,为一套陆相火山-碎屑岩建造,主要出露在阿吾拉勒山的中部,组成巩乃斯复向斜核部,是阿吾拉勒地区铜矿化的容矿主岩。它又可进一步细分为下二叠统乌朗组、塔尔得套组和上二叠统晓山萨依组、塔姆其萨依组。乌郎组的岩性主要为安山岩、英安岩、凝灰岩夹凝灰质砂岩、细砂岩,厚度为2750m。塔尔得套组的岩性以玄武岩为主,钾质流纹斑岩次之,少量安山岩和凝灰质砂岩、粉砂岩,具双峰式火山岩特征,最大厚度为3870m。晓山萨依组的下部为类磨拉石建造,主要岩性为凝灰质砾岩、砂砾岩和粉砂岩、泥岩及页岩;上部为陆相火山岩建造,主要岩性为玄武

5、安山质火山岩、火山角砾岩、集块岩和凝灰岩,杂乱堆积、成层性差。厚度约3000m。塔姆其萨依组的下部为陆相含煤碎屑岩夹火山岩建造,由砂岩、页岩和泥岩组成,底部夹玄武岩、流纹岩及火山碎屑岩,顶部夹煤层;上部为磨拉石建造,由河流相、湖泊相砂砾岩夹砂成矿地质背景1新疆阿吾拉勒山位于我国西天山造山系中部,属于哈萨克斯坦板块的阿吾拉勒山晚古生代中晚期裂谷构造区5。在阿吾拉勒地区,出露地层主要有石炭收稿日期:2005-03-05作者简介:尹意求(1963-),男,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矿床地质研究。①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编号

6、:2001BA609A-07)、国家三○五项目(编号:96-915-03-0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央专项资金地质勘查项目(编号:200441002005)及广西培养新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专项资金项目(编号:2002204)共同资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家三○五项目办公室.新疆阿吾拉勒西段-伊什基里克地区铜、银、金多金属矿化规律与找矿预测.2000.246②岩、泥岩和薄煤层组成。厚度约3490m。群吉萨依铜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下二叠统塔尔得套组,由玄武岩、安山玄武岩、玄武质凝灰角砾岩和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砾岩、粉砂岩等组成,在

7、矿区外围还出现流纹岩、流纹质凝灰角砾岩等。地层总体向N倾,倾角约为60°。玄武岩为紫色、紫灰色,斑状结构,基质为微粒结构、玻基交织结构,块状构造,少量杏仁状构造,斑晶为更钠长石,板状,常被绿帘石、绿泥石交代,含量为20%~40%,含少量辉石、橄榄石等,基质为长条状的斜长石、辉石微晶和玻璃质充填的长石格架空隙。矿区的断裂构造大致可分三组断裂:EW向或NEE向断裂、近SN向断裂及NW向断裂。其中,EW向或NEE向断裂控制了铜矿化的中基性次火山岩枝和隐伏的?号脉状铜矿体,为主要控岩控矿构造,产状一般为350°∠50°。该组断裂主要表现

8、为岩石破碎,角砾较小,有时形成断层泥,但滑动面不发育,断距不显著。近SN向断裂与EW向或NEE向断裂的交汇部位,控制了铜矿化的中基性隐爆角砾岩。此外,群吉沟呈近SN向展布,被浮土掩盖,可能存在SN向隐伏构造。NW向断裂在矿区西端弧形转弯部位较为发育,地层有明显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