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名士潘之恒的女性审美观的论文

晚明名士潘之恒的女性审美观的论文

ID:14713339

大小:37.56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30

晚明名士潘之恒的女性审美观的论文_第1页
晚明名士潘之恒的女性审美观的论文_第2页
晚明名士潘之恒的女性审美观的论文_第3页
晚明名士潘之恒的女性审美观的论文_第4页
晚明名士潘之恒的女性审美观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晚明名士潘之恒的女性审美观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晚明名士潘之恒的女性审美观的论文晚明名士潘之恒的女性审美观的论文之恒;女性审美;风尘佳人摘要:女性是晚明名士潘之恒的主要写作对象。他对女性的审美从道德、才艺和外貌三个方面展开。通过他的女性审美观能够看出明代节烈风气的盛行、晚明文人集体征色活动的时尚性以及青楼曲艺的繁荣。同时这一审美观还体现出晚明风尘佳人独特的文化内涵,显示出当时文人在遵守礼法的前提下对女性角色功能的多角度认识,及其对女性才能的肯定,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意义。中图分类号:b8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thefamousfi

2、gurepanzhiheng’saestheticsaboutwomeninthelatemingdynastylufei(anhuibroadcastinguniversity,hefei,230061)keywords:panzhiheng;aestheticsaboutwomen;courtesanabstract:womanwerethemainwritingobjectofpanzhiheng,thefamousfigureinthelatemingdynasty.hisaestheti

3、caboutwomenunfoldedfrommorality,talentandappearance.throughhiswomenaestheticscouldseechastityethos,theprevalenceinthemingdynasty,fashionofliteratilevyingbeautiescollectively,andtheprosperityofchinesetraditionaloperaandotherartformsinbrothel.meanwhilet

4、heaestheticsalsoreflectedtheuniqueculturalconnotationofthecourtesansinthemingdynasty,showedthattheliteratiunderstandedfemalerolesfunctionfromdifferentangleswiththepremiseofobservingchinesetranditionalmorality,especiallytheaffirmationoffemaletalent,hav

5、edtheimportantsocialandculturalsignificance.潘之恒(1556-1621),字景升,号鸾啸生、亘生等,安徽歙县人。他是明万历年间著名的文人,在戏曲、诗歌等方面颇有建树,著作甚丰,有《亘史》(一名《亘史钞》)116卷、《鸾啸小品》12卷、《黄海》60卷、《涉江集选》7卷等。潘之恒生于儒商之家,自小深受诗礼熏陶,秉承家族好曲之风,科场失意后便致力于文学艺术,过着“宴游、征逐、征歌、选伎”[1]6的生活。其一生笔墨多付裙钗,周亮工甚至以“姬之董狐”称之。观其著述

6、,除了一定数量的赋咏女性的诗文,还有大量关于女性的传记与描述。其代表作《亘史》的主体构成“内纪”、“内篇”和“外纪”、“外篇”中,记述古今各类女性的文章约占80%,尤其是“外纪”艳部诸卷中,收录当时名姬女伶小传,共计125篇。因此,可以说《亘史》就是一部“女史”。对于晚明一代布衣名士的代表,近些年学界重点关注了潘之恒的生平及其在戏曲表演艺术理论、昆曲演出史等方面的贡献,然对《亘史》、《鸾啸小品》等缺少全面研究,尤其是其中的女性认识未能系统分析。本文立足于明代节烈社会风气,晚明文人集体征色活动的时尚

7、性以及青楼曲艺的繁荣,从美学的角度探讨潘之恒的女性观,在揭示潘之恒女性审美观个性的同时,分析晚明文人群体“征色好妓”的共性以及“风尘佳人”独特的文化内涵。一、德、才、色:潘之恒女性审美三维首先,潘之恒对具备封建传统道德的女性非常推崇。其一是推重女子的节烈。这自然与“王学左派”所强调的生存性悖道而驰,但毕竟是当时知识阶层的主流。《亘史》“内纪”有贞孝、贞感、贞寿、贞节、贞烈、节烈、烈余、女贞诸卷;“内篇”有闺懿、同烈、贞节、闺淑诸卷。单从这些编目名中贞、节、烈等字眼的出现频率就足见他对女性道德的审美

8、要求。为此,他写下如《吴贞烈王氏传》、《汪二娥烈节合传》、《鲍母慈节传》、《谢烈妇》、《侄媳吴氏节行》等大量文章予以歌颂。在对节妇烈女的道德审美中潘之恒尤重女性的自残与自杀行为。如《程烈妇汪氏传》一文中记录了当时徽州一位汪姓女子。她在丈夫病重时割自己腿上的肉给丈夫吃,又祈求以身代死,自剜双乳次骨,最终绝食自杀殉夫。他评论道:“记曰死或重于丘山,或轻于鸿毛,言义重而视死轻也。余为之转语曰: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丘山,言惟轻死者能重义也。于程妇汪之烈有感焉。”[2]178用司马迁的话来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