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ID:14723727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30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感恩教育_第1页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感恩教育_第2页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感恩教育_第3页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感恩教育_第4页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感恩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感恩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优势,充分利用教科书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而课堂是学生精神洗礼、灵魂净化、心灵碰撞的重要场所之一,这是一个十分独特的互动平台。高中历史教学应该积极地挖掘素材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  新课标把传统的思想教育目标拓宽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其内涵覆盖了思想、观念、情感、兴趣、态度等多方面的教育。高中历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主要突出以下几方面:(1)培养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

2、情感;(2)培养人文主义精神;(3)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主题活动,对学生加强认识,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  一、感祖国之恩――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永恒的教育主题。不论是中国古代、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都强调“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在教学中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展开活动:  (一)维护国家统一。  围绕这一主题可以进行的专题活动有:“香港昨天、今天和明天”、“宝岛台湾”、“新疆是祖国的神圣西北疆”、“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的神圣领土”等等。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形成认识:  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

3、的主流,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统一不仅使中华民族历史前后相接.而且使中华文明绵延至今,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和延续性是世界文明史上独有的。对于历史上的分裂应持全面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既要看到其危害,又不能忽视分裂时期客观上存在的有利于统一的积极因素。形成正确的认识,自觉拥护党的有关方针、政策,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一切分裂势力和行为。  (二)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它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正确态度应该是古为今用.

4、批判继承.反对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  专题一:对待儒学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具体而言:  1、“德治”有它的合理性,“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道德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调控手段。和谐协调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需要有良好的社会规范来维系。  2、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积极内容,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品质;以及“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以及“乐以天下.忧以天

5、下”的忧患意识;天下统一的思想等等。尤其是强调统一的思想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3、对有些内容可以剔除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的有用的思想要素。如古代“民本”思想可以将其发展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主义观念。儒家提出“修己安人”、“正心修身”等命题,今天我们仍需要提倡自身修养和为社会主义而献身的精神。  4、对儒学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抛弃。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等级观等。  专题二: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文化成就。  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是五千年文明留下来的具有东方特色的遗产,是

6、中华民族不可再生的、不可替代的宝贵财富,对我国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精神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  作为青年学生要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荣的观念,坚持了解传统文化,积极宣传传统文化,自觉学习并推广、传播传统文化,坚持用传统文化约束自己的行为。  二、感自然之恩――敬畏自然、珍惜生命  壮丽的山河哺育了人类,难道我们不该对自然怀有感恩之心吗?自然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体。我们的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息息相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专题一:认识历史上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从中吸取教训。  1、中国古代史上自然环境破坏的重要表现:  (1)秦始皇统―中国之后,开始大兴土

7、木,毁伐森林。为修建阿房宫,砍光整个蜀地山岭上的树木,故有“蜀山兀,阿房出”之说。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及过度开发,导致黄河多次泛滥。  (2)隋唐时期,由于人口的增加,江南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出现了放火烧山、向山要田和围湖造田等现象。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对生态平衡有所影响。  (3)清朝前期人口急剧膨胀,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政府颁布山川弛禁制度,在一定范围内开放山林,以解决百姓的生活问题。这从长远来看,又造成了山区因长期被开发和掠夺而产生的环境恶化局面,以致现代山区脆弱的生态系统已不能承受严重的环境污染,山区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2、三次工业革命对自然的破坏: 

8、 世界近现代史上,随着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