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婺源及水口文化

江西婺源及水口文化

ID:14726571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30

江西婺源及水口文化_第1页
江西婺源及水口文化_第2页
江西婺源及水口文化_第3页
江西婺源及水口文化_第4页
资源描述:

《江西婺源及水口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婺源人建村选直,多采用方舆术,方舆术者,风水也。    因此,选择村址,必依山傍水,或面水临册,有山有水,既有来龙,又有去脉。    方舆术者认为:水田乃地之门户,溪水之流向和布置,事关村的福祸吉凶。有关资料表时:“雄悍之山,多居水口,如勇土把关守寨,有无可侵犯之势。一峰独耸者,谓之华表;两山对峙者,谓之日朋捍门。”又:狮象(即两山形象)蹲踞,回互于水上,或“隔山裹缠”,或“涧水环匝村境”等。这样的“风水”,被视为宝地,有“藏龙棲凤”、“护村安居”的功效。    如:高砂乡的星堂村,是宋代进士胡促君故里。“

2、观其山,云峰峙其南,星峰峙其北;观基水,自北而南,过围墙,由东而西,可谓山环水复。”    如:龙山村是程礼祖选村址的。该村“水口两边,山来朝结,左夹右拱,葱葱郁郁,宛若游龙。”    如:潋溪乡符竹村,因“地势低洼狭长,远望如竹符浮于水面。”含义永不沉殁。    如:清华镇上堡村:“村在小溪北崖,背山面水,据险筑堡而自固。”百十种说法,都离不开山山水水。还有更重要的是森林,是树是木,是植被草场。   《宅谱迩言》云:“乡居宅基以树木为毛衣,盖广陌局散,非林障不足以护生机;溪谷风重,非林障不足以御寒。故乡野

3、居址,树木兴,则宅必旺;树木败,则宅必消乏。”《宅谱指要》进一步指出:“人旺财兴,双榜连科。”是因“宅合天运,林茂树盛,烟雾团结”,“吉气钟于此地”之故。     有识之士选址建村,十分重视森林屏障,以及森林所组成的风光。     如:古坦乡石城水田一侧,有古树百余棵,开成半里之长的树廊。枫香树、白玉栏、山樱花、银杏、香榧、红豆杉、三角杉、楠木、槐树、青栲、糙叶树……树林一侧,是高高低低的岩石;村屋以处,紧邻千余公尺高的群山,山上树,树上山,层层叠叠,俨如公园。     溪头村下溪水口,有古樟二十余棵。  

4、   江湾镇下晓起村,段莘水与村溪汇合处地带,樟、楮、槐十余棵古树,护牢村基。浙源乡虹关村和甲路乡严田村的水口,各有千年古樟、胸径四、五人合抱,树荫复盖半亩余,古樟旁,又有高低树群。    水口处的树木,决不允许砍代。护树即是护村,即是护人。    不仅水口,连溪河两岸,距村屋的堤畔,亦允许植树造林,但不准砍伐。赋春镇冲田村齐姓,在溪河两岸曾值柳若干,齐彦槐有诗:但使一湾栽一柳,也应无数鸟鸣蛮。    鳌溪江村江家瑞在水口桥头山麓,种桃二百三十余株,谓之桃谷,得水一泓,各桃花泉。并筑小亭。    龙山乡桃溪

5、村潘岳,弃官返里,沿溪种桃,每逢桃花盛开,花儿灼灼,犹如霞光映天。    段莘乡庆源村詹姓族人,爱种枣树,枣花虽小,开花时却密密麻麻,远看灿若大片云锦。     婺源境内多数水口建桥,或廊桥,或拱桥,或石桥。    山、水、桥、村、树的布局,形成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格调。田园风光,如诗如画,香港摄影家陈复礼誉为“中国农村最美的地方”。水口及其环境,有关当局称之为“生态保护小区”或名谓“自然保护小区”,并获得“世界科学与和平贡献奖”。古民建筑婺源地处万山环抱之中,古道逶迤,山青水秀。茂林掩映处,一片片粉墙青瓦

6、的民居,幽雅古典,令人如入世外桃源境界。   婺源古文化非常发达,古建筑遗存相当丰富,最为可贵的是至今还有很多村落相当完整地保持着原有的风貌。婺源古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祠堂、官邸、店面、门楼、牌坊、廊桥、路亭等等,尤以民舍最多。   婺源古建筑多为1-3层穿斗式木构架,风火山墙、青瓦坡顶,清水砖墙或白粉墙;平面布置常为三开间,前后天井。格局严谨而又富于变化,善于结合自然环境组成和谐巧趣的建筑空间。建筑雕饰题材广泛,技艺高超,造型优美。在风火山墙、脊吻、檐椽、斗拱、梁枋、雀替、柱头、柱础、门眉、隔扇、窗檑各处,

7、无不考究形制、巧着雕饰。;图案纹样繁复巧妙,人物戏文、鱼虫花鸟、山水楼台生动精美;木雕、砖雕、石雕构图有致,刀法清湛、有浅雕、深雕、透雕、园雕等多种形式。明代建筑造型雍容大方,砖雕木刻疏朗淡雅;清代建筑讲究繁复玲珑,雕刻注重细密精美。这些建筑既渗透着时代的印记,又表现出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园林化情调等特色。这些二百年至四百年前的古建筑是我国古代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不朽的艺术杰作,几经沧桑,得以留存至今,既是我国古建筑艺术中的瑰宝,更是我们民族珍贵的历史遗产。一、延村民居群   思口镇延村,是江西省古建筑群的

8、重点保护村。这里有余庆堂、崇木堂等清代民居57幢,古石板铺设的街巷整洁清静。明清时代,婺源商人活动足迹遍布全国,商人致富后不惜重金在家乡修祠堂建楼院,且相互攀比炫耀,建筑形式和规模都表现出乡土村落少见的宝贵之气。延村民居正是婺源村落建筑鼎盛时期的缩影。这里的民居造型考究,规模庞大,外建出山马头墙,水磨青砖门面,门楼砖刻精美图案。堂屋有三间式、四合式、大厅式和穿堂式,均用天井采光。大户楼上楼下有房多至20余间,天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