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巷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设计

运输巷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设计

ID:14753022

大小:1.14 MB

页数:36页

时间:2018-07-30

运输巷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设计_第1页
运输巷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设计_第2页
运输巷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设计_第3页
运输巷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设计_第4页
运输巷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运输巷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织金县青山煤矿2301采面运输巷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审核:2011年4月25日33434目录第一章概况5一、巷道基本情况5二、防突设计的依据11第二章区域综合防突措施11第一节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11一、采取边掘边抽的瓦斯抽放方法11第二节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16一、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指标及临界值16二、瓦斯抽放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及检验孔布置17第三节区域验证17一、验证方法17二、验证要求19第三章局部综合防突措施19第一节2301运输巷工作面局部防突措施19一、2301运输巷两帮钻场深孔

2、预抽放设计19二、工作面迎头布置超前探测及排放瓦斯孔的设计。19第二节突出危险性预测与效果检验21一、突出危险性预测与效果检验临界值21二、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22第三节安全防护措施23一、防突风门23二、远距离爆破24三、避难所及压风自救装置24四、个体防护25第四章安全技术措施27一、防突措施、抽放钻孔施工安全技术措施:2734二、加强钻场及抽放监测点的顶板管理28三、监测监控28四、机电防爆管理:29五、综合防尘29六、避灾路线29七、其它30第五章组织管理措施31第六章煤与瓦斯突出应急预案3234第

3、一章概况一、巷道基本情况(一)、巷道位置:该巷道是2301首采工作面运输巷,起点标高+1566m,2301采面为23M煤层首采工作面,属于《安全专篇》设计的北翼盘区。巷道设计长度310m,主要担负2301工作面回采时的通风、行人,煤炭、材料运输。位置布置如图1所示。2301运输巷对应的地面标高约为+1649m~+1624m,工作面标高+1566.42m~1566.09m,埋深在83m~76m之间。图12301运输巷平面布置图(二)、瓦斯地质情况341、煤系地层矿区内主要可采煤层为M16、M23煤层,由上到下叙

4、述如下:⑴、M16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二段下部,直接顶板为灰色泥质粉砂岩,强度低,水稳性差,直接底板为浅灰色粘土岩,强度较低,水稳性差。煤层厚1.70~2.20m,平均厚1.82m。煤层结构较复杂,中上部夹矸0.25~0.90m,一般为0.45~0.50m,其岩性主要为黑色炭质页岩、薄层粉砂质粘土岩及粘土岩,中含星点状黄铁矿及黄铁矿结核,顺层理产出。总体倾向北西,倾角5°~12°,平均6°。该煤层在区域内属稳定可采煤层。⑵、M23煤层:距M16煤层40m,以粉粒状结构为主,含夹矸0.15~0.30m,层位及厚度

5、稳定。颜色呈灰黑色,粉色至深黑色,结构简单。倾角5~12°,平均6°。平均厚1.85m,直接顶板为灰色细砂岩,强度较低,水稳性差,直接底板为灰色粘土岩,强度较低。根据以上情况分析,M16、M23煤层结构较简单,煤层稳定类型均为较稳定型煤层。煤层容重均为1.4t/m3。详见下表表2-1-1  织金县珠藏镇青山煤矿可采煤层特征表顺序煤层名称煤层厚度(m)层间距煤层倾角(°)煤层夹矸数稳定性可采性煤种顶底板岩性最大—最小平均(m)顶板底板最小最大平均1M161.72.21.824060-1稳定可采无烟煤粉砂岩粘土岩

6、2M231.62.01.8560-2稳定可采无烟煤细砂岩粘土岩34详见煤系地层柱综合柱状图图2巷道煤岩综合柱状图2、煤层结构矿区内的煤系为上二叠统龙潭组(P31),是一套海陆交替相沉积,主要由灰色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粘土岩、煤层组成的韵律层,偶夹灰岩,厚100-200m,一般厚150m。含煤13层,煤层总厚10.12m,含煤系数4.2%,可采煤层2层,可采厚度3.80m,可采煤层含煤率为1.48%。34M16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二段下部,直接顶板为浅灰、灰黑色薄层粘土岩,直接底板为灰、灰黑色薄至中厚层粉

7、砂质粘土岩、粘土岩。煤层厚1.70~2.20m,平均厚1.82m。煤层结构较复杂,中上部夹矸0.25~0.90m,一般为0.45~0.50m,其岩性主要为黑色炭质页岩、薄层粉砂质粘土岩及粘土岩,中含星点状黄铁矿及黄铁矿结核,顺层理产出。总体倾向北西,倾角5°~12°,平均6°。该煤层在区域内属稳定可采煤层。M23煤层:距M16煤层40m,以粉粒状结构为主,含夹矸0.15~0.30m,层位及厚度稳定。颜色呈灰黑色,粉色至深黑色,结构简单。倾角5~12°,平均6°。平均厚1.85m,直接顶板为浅灰、灰黑色薄层粘土

8、岩,直接底板为灰、灰黑色薄至中厚层粉砂质粘土岩、粘土岩。煤系岩性中,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占50%-60%,灰岩占13%-20%,除细砂岩外,致密岩性占80%以上,属低孔隙率、低渗透孔隙岩性。3、煤层顶、底板情况M16煤层:位于龙潭组(P312)中下部,较稳定,厚度1.70~2.20m,平均厚1.82m,结构单一。顶板:直接顶板为灰色泥质粉砂岩,强度低。间接顶板为含黄铁矿结核的泥质粉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