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捺钵制度及其对辽代习俗文化的影响

论捺钵制度及其对辽代习俗文化的影响

ID:14760666

大小:2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30

论捺钵制度及其对辽代习俗文化的影响_第1页
论捺钵制度及其对辽代习俗文化的影响_第2页
论捺钵制度及其对辽代习俗文化的影响_第3页
论捺钵制度及其对辽代习俗文化的影响_第4页
论捺钵制度及其对辽代习俗文化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捺钵制度及其对辽代习俗文化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捺钵制度及其对辽代习俗文化的影响  摘要:辽代契丹族的捺钵制度是根植于游牧民族传统的生产、生活习俗之中的。捺钵制度的本质和精髓一即渔猎、畜牧等生产活动既是捺钵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又是其生生不息、往复进行的载体,捺钵制度其实也就是契丹游牧民族自己的四时生产、生活方式。  关键词:捺钵;渔猎;习俗  中图分类号:K2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208-02  辽代契丹族的捺钵制度是根植于游牧民族传统的生产、生活习俗之中的。《辽史?营卫志》载“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

2、治,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又载:契丹民族“……有事则以攻占为务,闲暇则以畋渔为生”。从而揭示出捺钵制度的本质和精髓一即渔猎、畜牧等生产活动既是捺钵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又是其生生不息、往复进行的载体,正如同中原汉族农耕文化一年四季依照时令春播、夏锄、秋收、冬藏一样,捺钵制度其实也就是契丹游牧民族自己的四时生产、生活方式。  一、捺钵制度与契丹民族的渔猎习俗  渔猎是契丹族的一项古老的民族传统习俗,契丹民族所居之辽河流域,具有与蒙古高原明显不同的地理环境,因此也催

3、生出与塞北游牧民族纯畜牧生产颇为不同的渔猎经济,虽然在辽朝中期以后,农牧业经济占据了主要地位,但渔猎活动仍作为一种习俗加以传承,以此为基础并最终形成了具有契丹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捺钵制度。  辽代统治者为了便利捺钵期间大规模的渔猎活动,对渔猎活动的准备及具体过程都设置了一些专门机构和人员。比较有名的就是鹰坊一负责管理、饲养和训练鹰鹘(海东青)的机构。鹰坊内设专职官员鹰坊使,以典其事。除鹰坊外,辽朝政府还设有“监鸟兽详稳司”机构,辽代还于各“围场”设专职官员,负责“围场”事务。  辽代四时捺钵时间的形成是与北方气候及

4、动植物生长繁育习性相适应的。如春捺钵时间大体为冬末春初,正值北方天气寒冷、江河冻结的时候进行“凿冰钩渔”活动。而秋捺钵选择在秋季入山射猎,即因为秋高气爽的时节,鸟兽膘肥肉厚,皮韧毛丰,猎物最具经济价值。辽代捺钵之地是作为辽朝皇帝的专用地区而存在的。如果没有皇帝的许可,即便是朝廷命官也是不允许在其中射猎的。如天祚帝时,“行军将军耶律涅里有禁地射猎之罪,皆弃市。”①《辽史》卷28《天祚帝二》由此可见对围场封禁之严。  辽代捺钵制度中的渔猎活动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运作形式和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5、其具体的渔猎形式主要有围猎和游猎两种。围猎是一种在朝廷组织下的大规模的射猎活动,如《辽史》所载辽朝皇帝春捺钵捕天鹅,就是一种围猎形式。北宋苏颂使辽期间,对契丹人围猎场景曾有过相关记载:“北人(契丹人)以百骑飞放谓之罗草……常以千人以上为大围,则所获甚多,其乐无涯也。”②《魏公集》卷13《使辽诗注》游猎相比较而言规模较小,形式也较为随意。在辽代传世的绘画及辽墓出土的壁画上绘有很多辽代契丹人游猎场景画面。  辽代契丹人根据长期的渔猎经验,创造了很多极富古代北方民族特色的渔猎方法,如“鹰捕天鹅法”还有一些长期流传,沿

6、用至今。如“凿冰钩渔法”“撒盐哨鹿法”等等。“鹰捕天鹅法”因与辽亡相关而为后世所熟知。即以海东青(鹰)在空中猎杀天鹅的方法。而“凿冰钩渔法”“生活在黑龙江流域的老百姓至今还在使用这一方法在冬季垂钓。“撒盐哨鹿法,也为辽人所常用。这种猎鹿方法一直流传到近现代,我国东北鄂伦春族人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仍在使用这一方法进行捕鹿。  二、捺钵制度与契丹民族的畜牧习俗  《辽史?营卫志》载:“契丹之处,草居野次,靡有定所,岁时畋牧平莽间。”“生生以资,仰给畜牧。”辽初,畜牧业是契丹人的核心产业之一,与渔猎业并驾齐驱,在建立国

7、家之后,辽朝皇帝依旧过着“马逐水草,人仰湮酪”的生活。大量的畜群既是皇室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支撑辽代四时捺钵制度正常运作的经济基础。在长时期的畜牧生产实践中,契丹人逐渐形成了极富民族与地域特色的畜牧生产习俗。  首先,为了保证国家正常运转对畜牧品的需求,辽朝政府选择最好的草场建立国有牧场,由政府设官统一管理,史称“群牧”。辽太宗时,群牧制度趋于完善,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一套职能比较完善的群牧管理机构,负责管理隶属于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营牧场。契丹的群牧牧场散布于辽国各地。但以西及西北草原地带为多,如“西路群牧

8、”“北陉群牧”“漠北群牧等等,都散布在西北一带。此外,在南部与中原接壤的丘陵群山中,也有契丹人的官营牧场。  其次,辽代契丹人在长期的畜牧生产过程中,积累和总结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牧养方法,如他们可以根据头年冬季降雪量的大小,进而推测第二年畜产的丰歉。在长期的放牧实践中,契丹人对羊马的生活习性有了深刻的认识,苏颂使辽曾亲眼看到契丹人放牧的方式“契丹马群,动以千数每群牧者,才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