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中的无意识教育

历史课堂中的无意识教育

ID:14769799

大小:25.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30

历史课堂中的无意识教育_第1页
历史课堂中的无意识教育_第2页
历史课堂中的无意识教育_第3页
历史课堂中的无意识教育_第4页
历史课堂中的无意识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课堂中的无意识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历史课堂中的无意识教育iI讲I坛学科纵横-I历史课堂中的.江苏/吴洪华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以热情和创造来引起人内心的激荡.无痕教学,恰恰能够引起学生内心的激荡,并以稳定的状态驻存在学生的内心世界里.同时,无痕教学恰恰能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通过间接,暗示等方式给学生以教育.教学无痕,情智共生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应然追求.一,无意识教育的内涵及特点无意识教育是指教育者利用人的无意识心理,将教育目的,教育意向,教育内容等寓于一定的生活环境,组织活动与文

2、化氛围里,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和体验,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启迪,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教育方式.无意识教育主要有以下特点:1.教育目的的隐蔽性.无意识教育是一种含而不露的教育方式,它不把道理和要求直接地告诉教育对象,而是把教育意向,目的渗透到或潜藏到与之相关的活动或环境之中.这样避免了学生的反感情绪,也可以使学生主动表露自童略I育己的思想,以便"对症下药".2.教育情境的愉悦性.无意识教育是一种愉快的教育,寓教于乐,是为受教育者所乐于接受的.情感,情绪是发展人的认识能力和动力,无意识教育就是运用人的情绪体验和丰富的联想,不时地触发受教育者的种种激情

3、和向往.3.教育过程的平等性.在无意识教育过程中,教育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看不到居高临下的有形灌输,感觉不到"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权威训导,每个人都在无意识之间受到了教育,也都在无意识之间教育了别人.那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无意识教育的作用,实现教学无痕,情智共生的的境界呢?二,历史课堂教学中开展无意识教育的策略1.设疑创悬"趣"无痕在课前复习环节上教师往往采用提问,默写等方式,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长期以往,学生会产生厌倦感.在无意识教育的历史课堂中,可以用设疑创悬的方式加强对旧知识进行回顾检测,让复习环节充满趣味和挑战性.如在讲《美国内战》

4、一课时,我一上课就设疑:在美国一次有关最着名总统的民意测验中,林肯位居其首,为什么林肯那么受美国人民欢迎呢?同学们看过《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小说吗?林肯曾经说过,正是这部小说引发了一场战争,是什么战争?它的原因,性质和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这样的悬念设置,学生的胃口被吊足了,恨不得马上找到正确答案.于是我因势利导,"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开这些谜吧."这样,教师无形之中巩固了旧知识,学生的注意力在自然状态中顺利地迁移到教学中来.2.点拨激励"爱"无痕"懂得去爱别人吧,爱能填满整个世界空虚的角落.''然而,历史课堂上优秀的学生总是要比后进生更容易引起教师的关

5、注.即使教师刻意去关注后进生,也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在无意识教育的历史课堂上,教师应以无私而博大的爱心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巧妙点拨,机智激励,不着痕迹.例如利用杰出历史人物事迹点拨激励学生成长."自古雄才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古往今来,凡有成就者,无一不是经历了种种"磨难"的考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在教学中可充分把历史人物所遇到的困难和经受的磨难,历历在目地叙述出来,让学生进入当时的历史情境和气氛中,使学生在具体榜样形象的感染下,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另外,教师应随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不露痕迹地加强情感渗透,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3.随机生成"智

6、"无痕教师精心设汁的预案,往往会被学生的一些节外生枝所干扰.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生成的信息往往是课堂教学中闪现的宝贵的教学资源.在无意识教育的历史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捕捉教学中的随机生成,并加以智慧的推进,给课堂教学带来"未曾预设的精彩".例如在讲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一单元"康熙帝"时,笔者请学生最后概述康熙帝的功绩,充分肯定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不料一位男生突然发问:"教材为什么不谈康熙帝好大喜功,贪图虚名的内容呢?"在课堂预设中没有这一突发问题的内容,可这不正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绝好机会吗?笔者立即请该男生介绍他所知道的康熙帝的

7、过失,然后补充康熙帝执政期间存在的如"文字狱"钳制思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笔者提问:你对教材编者有何建议?你对历史人物评价有何认识?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要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必须掌握两个原则:一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矛盾主次关系的原理看待历史人物.二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即评价历史人物时必须将其置身于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不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4.浮华之后"教"无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极大地丰富了历史课堂教学,但一味地迷信多媒体技术,缺少了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使课堂越来越缺乏"历史味".无意识教育的历史课堂,师生积极的交流对话,

8、无形之中渗透了知识的传递,情感的感染,思想的感化,让历史课堂变成了师生共鸣的对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