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的形式主义倾向

论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的形式主义倾向

ID:14779187

大小:3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30

论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的形式主义倾向_第1页
论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的形式主义倾向_第2页
论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的形式主义倾向_第3页
论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的形式主义倾向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的形式主义倾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的形式主义倾向陈航波摘要:新课程实验的推进让课堂教学洋溢着春天的气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但也出现了重形式、轻内容,重格式、轻实质,重噱头、轻质量,重模仿、轻创新的形式主义倾向。这一倾向在当下主要有五种表现:浅尝辄止、讨论泛滥、盲目分组、课件主导、“满堂问”化。它的出现不是新课程理念的错,不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的错,而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人们在理解和操作上的误读造成的,需引起重视。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形式主义倾向;满堂问新课程实验工作推进十余年,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和方式已常规性地在各类观摩课

2、、示范课、优质课上呈现,已经常性地被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们谈起,很多教师思想的跟进和话语的转变都让我们感受到新课改带来的积极变化。但至少从高中段师生、家长的反映看,其满意度似乎并没有比原先高出多少,相反,质疑和牢骚之音不绝于耳。究其根底,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出现了重形式、轻内容,重格式、轻实质,重噱头、轻质量,重模仿、轻创新的倾向,笔者在这里权且称之为形式主义倾向。这种倾向在当下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主要有如下几种表现:表现一:浅尝辄止在公开课、观摩课或教学大比武、优质课评比活动中,我们总能领略到多样的学习形式和丰富的课堂活动,

3、有分组讨论,有合作探究,有教师提问,有学生质疑,有辩论,有讲演,有自主学习,有成果展示……真是应有尽有、应接不暇!但细细斟酌,你会发现每种形式和活动都像幻灯片那样在按顺序切换着,学生也以机械式的掌声对每张“幻灯片”的出现表示欢迎,离去表示欢送。下课铃声响后,看着学生带着惘然、有礼貌地走出教室,真的有说不出的沉重感。参与评课,感觉总算好一点。主评老师或专家说话了:“有新课程的味道,但形式化太严重了,上课老师把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当作一种插花点缀,以显示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可每一样都是浅尝辄止,没有挖掘下去,结果是课堂气氛虽

4、然活跃,但留给学生的可能只是浮云。”如果所谓的践行新课改理念,换来的是“脑子空空”,那么,我们推行新课程实验就变得毫无意义了。说到浅尝辄止,我突然想到一幅漫画(如下):哎,惋惜之声一片!表现二:讨论泛滥4现在的公开课都有“合作探究”环节,即老师呈现事先设计的问题让学生先分组讨论,再展示交流。梳理自己的听课笔记,“劳动者的权利有哪些?”“什么是国际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什么?”“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什么?”“什么是实践?实践的特征有哪些?”等问题竟然要特别安排时间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我认为是低效而多此一举的。在教学中,

5、到底什么样的问题应该设计讨论,讨论的时间如何安排,是仅仅讨论呢还是安排探究活动,这些是需要我们精心思考的问题,马虎随意不得。一个好的问题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价值性,即有思考、讨论的必要;二是争议性,即大家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状况,如果基本一致,学生没有太大的分歧,即使很有讨论的价值,也很难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陈海亮、周家亮.走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现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另外,我们不能将探究混同于讨论,探究活动一般应包括五个步骤:确定课题,组织分工,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等。表现三:盲目分组

6、说到上课的“分组”问题,现在老师一上公开课就下意识地把学生按照就近和前后左右搭配原则分成几个小组。从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而言,这是应然的。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他们的做法,会发现这样几个问题:①“临阵磨枪”,对于分组的标准、成员的分工、组与组“比一比”的规则等课前未作设计,教师指导语又不简洁明了,学生刚开始往往一头雾水。②“昙花一现”,在完成一次任务后,小组的功能在随后的课堂里无影无踪。③“无用武之地”,上课伊始分好小组,至上课结束也未派上什么用场。④“肢解内容”,把学习任务(教学内容)分配到各组,各组成员只需完成分配

7、到的任务即可,人为地减少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应思考的其他相关问题,人为地将一块带有整体性的内容割裂开来,这种做法影响了学生对问题的整体理解。其实,合作学习的分组是有讲究的,因为合作学习的基点在于学生的个体存在差异,所以分组时要做到同组异质,以求互补;异组同质,以示公平;组内合作,组际竞争。表现四:课件主导现在上课,教师喜欢使用课件。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今天,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让我们的教学内容以图文、声像的方式呈现,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直观、生动,课堂教学密度和容量增大

8、,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可问题是,很多教师过多依赖多媒体,盲目使用多媒体,不管什么样的内容都使用课件,要么原创,要么网上下载,更多的是网上下载后略作修改就拿到课堂上使用。结果是,课件成了牵引整节课的“无形之手”,教师的思路和学生的思维都在跟着不停切换的课件走,教师成了简单的传声器、变相的发言人,主导作用销声匿迹;学生成了课件内容的观众、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