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ID:14779573

大小:6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30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_第1页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_第2页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_第3页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中药杂志》 2000年10期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黄河胜  马传庚  陈志武  【摘要】:目的:综述黄酮化合物对心脑缺血损伤、肝损伤、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及其镇痛,抗自由基和抗肿瘤等作用的研究进展。方法:系统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40余篇,分析综合。结果:黄酮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植物中,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结论:黄酮化合物作为新药开发的资源值得重视。【作者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合肥230032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合肥230032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合肥230032 【关键词】: 黄酮化合物 药理

2、作用 【分类号】:R962【正文】: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自然植物中,有多种生物学活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颇为重视,从中药和多种植物中分离得到了多种黄酮类化合物。本文就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情况作一概述。1 抗脑缺血作用11 槲皮素(quercetin,Qu)和芸香苷(rutoside,Ru。黄酮化合物广泛地存在于植物中,是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之一。国内自1974年提取了葛根贰后,围绕其主要有效成分,异黄酮化合物葛根素(puerarin)、大豆黄素(daidzein)及其类似物的心血管作用做了较多的研究

3、。国外r}1953年Chens等报道金雀异黄素(genis-teln)有增加子宫重虽的作用后,开始对这类化合物的雌激素样作用的探讨,研究较多的有金雀异黄素、大豆黄素、鸡豆黄素(biocha-nsnA)和亡柄花黄素(formononetin)等。近来又从首箱中发现并合成了一种新的异黄酮衍生物ipriflavone,它不但在心血管系统显示了独特的作川,而且在内分泌系统也表现了具有临床意义的药理作用.本文主安对上述ee355一化合物(附表)的药理作用作一简单综述。附农异盆砚化合物的结构Rlo*牵)昼·化合.Rl

4、RZR3R月咄.有萄箱OHOHOHCH,OCH,HHHHHHHHHHHHHH0OH葛很索大豆货素金住异黄索浦豆黄素芒拥花黄tiPriflavoneHeH,He了心血管系统对心III.的作用心脏是一需氧器题目:6-(4-取代-1-哌嗪乙酰胺基)-3,4-二氢- 2(1H)-喹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正性肌力作用初探摘 要 设计并合成了10个6-(4-取代-1-哌嗪乙酰胺基)-3,4-二氢-2(1H)-喹啉酮类化合物,其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确证.初步药理实验表明:6-(4-苄基-1-哌嗪乙酰胺

5、基)-3,4-二氢-2(1H)-喹啉酮具有较明显的正性肌力及扩血管作用.关键词 正性肌力作用;扩血管作用;强心药;二氢喹啉酮 M.Tominaga等〔1,2〕首先报道了取代喹啉酮类化合物的正性肌力作用,Vesnarinone即是从此类化合物中筛选出并在近几年上市的新型口服强心药,但仍有一些不良反应〔3〕.为了寻找正性肌力作用更强、副作用较小的药物,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6-(4-取代-1-哌嗪乙酰胺基)-3,4-二氢-2(1H)-喹啉酮类化合物,并初步测定了它们的正性肌力活性.1 合成路线  以苯胺为起始原

6、料,经酰化、环合、硝化及氢化还原得6-氨基-3,4-二氢-2(1H)-喹啉酮(Ⅰ).化合物(Ⅰ)用氯乙酰氯酰化得化合物(Ⅱ),再与哌嗪反应得化合物(Ⅲ).目标化合物(Ⅳ)由(Ⅱ)与单取代哌嗪(Ⅴ)反应或(Ⅲ)与一系列卤代化合物反应而制得.其合成路线见图1.  Fig.1 Routeofsynthesis《中国药业》 2005年04期瑞巴匹特的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刘永军  梅浙川  【摘要】:瑞巴匹特在促进黏膜组织再生修复、减轻组织炎症反应、增强黏膜屏障功能、抑制氧化应激反应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而且临床应用

7、也不再限于消化性溃疡和急性胃炎的治疗。【作者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 【关键词】: 瑞巴匹特 药理机制 临床应用 【分类号】:R96【正文】:瑞巴匹特(rebamipide)商品名为膜固思达(Mucosta)。众多研究已表明瑞巴匹特对胃黏膜有明显保护作用,对幽门螺杆菌(HP)的黏附、化学趋化因子的产生及中性粒细胞的激活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氧自由基亦有明显的清除作用,近年来对上述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均有进展,。瑞巴匹特也是一种新型防治胃溃疡药物,

8、国外文献报告其能预防和治疗动物多种实验性胃溃疡.化学名为氯苯氨基奎宁戊酮酸,分子式为C19H15CIN2O4,英文名为(土)--2-(4-chlorobenzoylamme)-3-[2(IH)-quinolinon-4-yi]pro-pionicacid.目前,对其防治胃粘膜损伤机制认识尚不是很成熟。目的:观察瑞巴匹特对空腹大鼠胃粘膜血流量(GMBF)、胃碱分泌的影响及对盐酸乙醇损伤胃粘膜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3部分,每部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