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型散文教学模式研究

自主探究型散文教学模式研究

ID:14780622

大小: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30

自主探究型散文教学模式研究_第1页
自主探究型散文教学模式研究_第2页
自主探究型散文教学模式研究_第3页
自主探究型散文教学模式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自主探究型散文教学模式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自主探究型散文教学模式研究  “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一直是素质教育背景下课程与教学改革所追求的目标。可以说,小组探究在实现这一目标的道路上向前迈了一大步。它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完成探究性任务的过程中,小组自己需要研究的问题,自主进行组织与实施,独立分析和讨论结果,最后归纳出研究结论。每个成员在其中都有充分发表个人观点和建议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提升了,教师的负担减轻了,这一切对传统教学有很大的冲击力,它要求一线教师改变自我去适应这种变化。  近期听了外校老师的一节公开课,上的是粤教版必修一第10课

2、冰心的散文《我的家在哪里?》。该老师用传统的授课方式一段一段地讲授,一字不落地分析。整节课只有老师零星的提问和学生少得可怜的回答。一节课下来,老师声嘶力竭、汗流浃背,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可以这么说,教师的才能确实是发挥到了极致,但学生听课的效率却是不尽人意。  按照教学进度我们刚好要讲散文单元,吸取了那位老师的教训,依托着学校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模式”的契机,改变一直以来散文课堂教学的沉闷和乏味。我们对这一节散文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实践得知,小组合作探究模式下的散文教学模式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

3、为主导、以自主学习为目的,真正体现高效课堂的模式。小组合作探究下的散文教学模式是怎样的?本人下面作详细的阐述。  一.转变思维,学生质疑,小组探究  在传统的散文教学中,教师喜欢按照自己备好的教案和课件,按部就班讲课,从导入到介绍作者,从字词梳理到朗读全文,从整体感知到深入分析,所有的流程都是设计好了的。教学过程中容不得有半点的变故,不然这节课就无法上下去了。内容精彩而充实的投影片过得飞快,坐在观众席上的学生眼花缭乱,来不及有半点的思考和发问,一节课就结束了。一节散文课后,教师成了演讲家,滔滔不绝,学生成了观众,呆呆滞滞。课堂没有彩

4、排,改变这种局面,打破常规,可以提倡小组合作探究。教师首先让学生在通读课文之后,写出不懂的或者有创造性的问题;接着让学生面向全班同学提问,教师在黑板上记录下所有的问题;再而学生针对黑板上同学们提出的疑问进行小组讨论;最后由教师组织同学对黑板的问题进行解答发言。老师在备《我的家在哪里?》这一课时确实预设了很多问题,如冰心的我的家在哪里?为什么说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为什么说“我”一无所有?……而学生提出的问题却是为什么街上的行人都慢条斯理地互相作揖、请安、问好?为什么车夫走来走去都没走到中剪子巷?为什么

5、梦中没有认识到她老公文藻?为什么在家的前面加一个“灵魂深处永久的”来修饰?文中的我“一无所有”,那她究竟有什么?万万没想到我还有一个我自己都不知道的,牵不断、割不断的朝思暮想的“家”,这个家又是什么意思?学生的问题千奇百怪,但这确实代表着他们的想法。有时候我们认为学生不懂的问题,其实学生已经懂了,学生真正不懂的问题,我们可能不知道。教师一味地按照自己的预设的内容上课,导致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换一种学法,让学生提问,让学生讨论,让教师引导,让学生总结,让学生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提升能力,这样才是学生最喜欢的的散文课堂。  二.注重引导,

6、集体总结,集思广益  教师要针对学生问题的难易,预留足够的讨论时间,还需深入课堂了解学生的思想舆论动向,以便在学生集体争论时候能随时应对。例如学生讨论为什么街上的行人都慢条斯理地互相作揖、请安、问好?这个问题的时候,有的学生就说因为当时是旧社会,那些人都在封建礼教的约束下中规中矩,点头哈腰,迂腐无能。显然这个答案是背离了作者的意图的。学生出现思维偏差就在于他们脱离文本空想。这时我就利用巡堂的空隙,想好解决的办法,希望能在学生集体讨论前争取到有利的时间。果然,这个问题的答案五花八门,学生在这个问题上争论不休。于是我让学生齐读文段再重新

7、思考,读完了文段,有部分学生开始领悟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就有学生补充发言了,学生说车夫用“您”来称呼我,把我“举”上车,行人“互相作揖”、“请安”、“问好”,这都体现了人们有礼貌、互相尊重、很悠闲、很和谐。教师引导学生回归原文之后,学生终于能分析到原因了。小组需要讨论的问题,学生积极投入;小组需要争论的问题,学生印象深刻。可能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没有标准答案,但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在思维的激烈碰撞中能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拓展了自己的思路,没有标准答案去约束学生的思维,学生更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激发潜能,取长补短,互励共进 

8、 就是因为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没有标准答案,所以教师的引导和总结就显得至关重要。如果教师的观念放不开,一竹竿子打死,学生的思维就会完全中断。学生没有了鼓励也就没有了激情,谈小组探讨,谈课程改革,那也是空话。可以这么说,成也教师,败也教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