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社区总体营造的轨迹

台湾社区总体营造的轨迹

ID:14803681

大小:183.50 KB

页数:61页

时间:2018-07-30

台湾社区总体营造的轨迹_第1页
台湾社区总体营造的轨迹_第2页
台湾社区总体营造的轨迹_第3页
台湾社区总体营造的轨迹_第4页
台湾社区总体营造的轨迹_第5页
资源描述:

《台湾社区总体营造的轨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台灣社區總體營造的軌跡前言「社區總體營造」是台灣近年來最具突破性的文化政策,目前不僅由文建會積極在推動,也影響到其他政府部門的施政。此項計畫回應了台灣在八十年代的社會挑戰,也呈現了這時期台灣文化政策從中央走向地方的轉型。「社區總體營造」作為一項「社會─文化」的改造工程,緊扣著台灣社會的現實,也充滿了對問題的反省與民眾的參與學習。就在文建會正式推出「社區總體營造」理念政策六年後的今天,為這個文化政策整理一份時代性的記錄,是編寫本書的目的。在架構上,本書將以民國八十六年所出版的《1997全國社區總體營造博覽會紀事》一

2、書有關此運動的大事年表為基礎,對整體思想與政策的演進,包括一些地方風起雲湧的社區運動事件做回顧、整理與呈現,希望讀者能夠更清楚地認識到社區總體營造理念,從成型、成熟、到發酵,並擴散到全台灣各階層各角落的脈動現象。這份階段性資料的收集與整理,也希望讓在不同位置上從事社區總體營造與家園重建的台灣人民,有機會沈澱、溫習,開展對此運動的豐富內涵之認知,為接下來整個台灣社會所面臨跨世紀「發展」的課題,做出更踏實深刻的耕耘。本書分成五個章節。第二章首先回顧了「社區總體營造」在八十年代初期,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啟動的社會時代背

3、景。當時整個台灣正面臨了許多急劇的轉型,例如政治威權的鬆動、民間社會的興起、本土文化的重建等等。文建會在這樣的波潮之下,調整了過去對於文化政策的體認與工作範疇,嘗試以更積極、更實際的施政理念來推動文化發展方向,並與國家、社會整體發展的脈絡接軌。我們也討論了一些社會事件來凸顯民國七十年代整個台灣社會力的崛起,例如環保抗爭、城鄉環境、產業與地域再發展、勞工權益運動、民主化等等。這些挑戰逐漸暴露出國家行政機制與一些相關政策的問題,而民間社會也尚未成熟地掌握自身的智慧與能力來監督施政品質。在這樣複雜交錯的環節中,是不可能

4、一廂情願地指望任何一方或一人來挽救這樣的局面。在重新檢視台灣發展脈絡中,過去被忽略的「社區」觀念,也就是凝聚共同體意識的問題,在社政系統所主導的社區發展計畫下已多淪為形式。為了因應新時代環境的需求,以「人」為主體的社群概念,必須成為政府政策與民間社會運動的中心。這樣的認知終於促使當時擔任文建會主委的申學庸和副主委職務的陳其南兩位教授開始結合一些學者,思考與設計出可落實操作的解決之道。第三章整理了文建會從八十三年以來,有關社區總體營造理念與整體文化施政轉型的關係,及政策形成的軌跡和具體實施內容,並討論文建會公部門的

5、角色在這一項整合民間活力與公共資源的政策上所蘊涵的意義。第四章透過對於社區總體營造一些主要課題的分析,一方面闡述這個運動在新的觀念與作法上如何帶來不同的施政與社區改革氣象,而另一方面也從不同社區營造工作的切入點,討論一些重要推動者在這整個社區重塑過程中的努力,如手工業研究所、都市專業者改革組織、地方文史團體、民間社區組織以及各地文化中心。他們不斷地以創意、參與、永續的精神應用在產業、空間、教育學習等議題的思考和操作,具體落實在地方社區的經驗上,我們也列舉了一些縣市文化中心社區總體營造工作的推動情形。經過前面三章的

6、敘述之後,我們多少可以了解到社區總體營造理念活潑豐富的內涵,以及其對於台灣社會所做的深刻觀察。這是一個全面又細緻的操作機制,讓各種資源、權力與能量都得以整合進入社區,為台灣現況的改變提出可能性。這也是社區總體營造政策在短短的四、五年間風行草偃地擴散至全國各角落,激起社會各界廣泛認同和支持,成為台灣家園重建運動的緣起。尤其是民國八十六年春天,在宜蘭所舉行的「全國社區總體營造博覽會」即呈現初期運動中台灣各地蓬生的社區活力,每一位曾親臨宜蘭運動公園的觀眾,都是這一段歷史的見證。所以在第五、六章,我們將把各個不同政府部門

7、與民間組織對此運動的投入與迴響作一番整理描述,以呈現出社區營造理念在全台所綻放的文化面貌。最後,我們希望針對這幾年下來社區總體營造所達成的階段性任務作一點說明,同時也把操作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瓶頸與問題加以討論,做為未來政策制定參考,讓社區營造的工作推行更為順利。文化視野.社區出發文建會的「社區總體營造」理念與運動,無疑是這近幾年中最引人注目的全國性文化生活學習運動,具體地把台灣的社會力和政府資源互相整合,調整過去傳統文化政策由上而下的思考方式,結合各地民間自發性力量,順應著時代衝擊挑戰,讓文化施政重新衡量如何再與

8、社區民眾產生有機性的互動,導引台灣社會重新省思空間、文化、產業、草根民主整合等課題。然而,回顧這場社區總體營造政策與運動的脈絡,為什麼當時是由以推動「文化藝術」發展為主要工作業務的文建會來啟動這一場廿世紀末台灣人心社會的改造工程?是什麼樣的時代背景與社會情勢,讓文建會成了這場運動的火車頭?且讓我們一一來回顧當時台灣社會情境,整理出一些隱藏在政策背後的脈絡軌跡。(一)政經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