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简《祭公之顾命》研读札记

清华简《祭公之顾命》研读札记

ID:14821660

大小:2.15 M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30

清华简《祭公之顾命》研读札记_第1页
清华简《祭公之顾命》研读札记_第2页
清华简《祭公之顾命》研读札记_第3页
清华简《祭公之顾命》研读札记_第4页
清华简《祭公之顾命》研读札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华简《祭公之顾命》研读札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54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研讀札記(首發)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清華簡《祭公之顧命》篇,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上海:中西書局,2010年,97—113、173—178頁。有傳世本可資比勘,但也有一些不見於今傳本的內容。原整理者已對此篇進行了較好的釋文注釋,然亦有可商之處,且可據竹書校讀傳世的《逸周書·祭公》。下面是我們的幾條劄記,先列出原整理者的釋文,再寫出我們的意見,最後在文末附上修訂後的釋

2、文。一簡1:且(祖)(祭)公《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174頁。“(祭)”字,原整理者認為是從“丯”聲,見母月部,與“祭”通假,字右上所從尚待研究。《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175頁。今按:“”字很可能是一個雙聲符字,即除去“丯”剩餘的部份亦是作聲符。疐鼎、呂行壺、庚壺、四十二年逑鼎等青銅器銘文有下面一字:疐鼎(《集成》2731)呂行壺(《集成》9689)庚壺(《集成》9733)四十二年逑鼎(《文物》2003年第6期16~17頁圖二一)此字寫法可以與三體石經“捷”字古文相互印證,吳闓生、郭沫若即釋疐鼎中的字為古“捷”字。據張世超等編撰《金文形義通解》引,中文出版社,

3、1996年,第2812頁。“”字原作:此字右上似當為“捷”字古文省去“戈”形之一部份,只保留了“戈”的一橫筆。又,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曹沬之陳》第42簡有如下字形:收稿日期:2011年1月5日發佈日期:2011年1月5日頁碼:7/7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54原整理者讀為“散”,李零:《曹沫之陳釋文考釋》,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270頁。則是以字之左上部為聲符。三體石經以及青銅器銘文中讀作“捷

4、”的字很可能是以“散”的聲符“㪔”作為聲符的。祭,《禮記·緇衣》中對應之字作“葉”,可見“祭”與“葉”聲音接近。又,“葉”字從“世”聲,“世”在月部,可知葉部與月部關係密切。祭,古音屬莊紐月部;捷,古音屬從紐葉部。二字聲母同為齒音,韻爲旁轉,音近可通。二簡1—簡2:我(聞)且(祖)不【1】余(豫)又(有)(遲)《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174頁。遲,原整理者引《廣雅·釋詁三》“久也”為說,以為“此言不久於世”。《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176頁,注[六]。今按:遲,有遲緩、稽延之義,原整理者對此字字義的理解是可信的。但將句意理解為“不久於世”,卻不可信。我們認為,這

5、裡的“有遲”是說祭公的病情持續,長期不見好轉。三簡4:(作)(陳)周邦《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174頁。原整理者以為:作,《詩·駉》傳:“始也。”,通“陳”字,《周禮·內宰》注:“猶處也。”《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176頁,注[一〇]。今按:“作”字似是造作之義,《詩·周頌·天作》:“天作高山”,孔穎達疏:“作者,造立之言。”“陳”字,解釋為“處”恐不可通。此字傳統說法有讀為“甸”者,黃懷信等撰:《逸周書彙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927頁。“甸”可訓為“治”,於簡文中更為通順。《書·多士》“乃命爾先祖,成湯革夏俊民甸四方”,孔傳:“天命湯更代,夏

6、用其賢人治四方。”《詩·小雅》“信彼南山,維禹甸之”,毛傳:“甸,治也。”四簡6—簡7:克夾卲(紹)(成)康,甬(用)(畢)(成)大商《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174頁。“”,原整理者指出,此字又見於清華簡《金縢》篇,作從“”從“止”之形,用為“拔”字,在此處讀為“畢”。《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176頁,注[一六]。原整理者在《金縢》篇的注釋已指出中此字所從之聲符為“”字訛變。《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161注[二四]。今按: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十八種》有用為“畢”的“觱”字,作如下之形:收稿日期:2011年1月5日發佈日期:2011年1月5日頁碼:7/7復旦

7、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54簡87簡139簡183這三形左上所從“爿”形實際上是“”中的倒“戈”之形所變。清華簡“”字上部所從就是將睡虎地“觱”上部所從的兩個圈形替換為了兩“戈”。五簡7:保(乂)王(家)《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174頁。簡17:亓(其)皆自寺(時)(中)(乂)萬邦《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175頁。整理者釋文隸作“”的字,原作:整理者認為即《說文》“抈”字,從“月”聲,讀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