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楚祭祷简“蒿之”、“百之”补议

战国楚祭祷简“蒿之”、“百之”补议

ID:21256329

大小:6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0

战国楚祭祷简“蒿之”、“百之”补议_第1页
战国楚祭祷简“蒿之”、“百之”补议_第2页
战国楚祭祷简“蒿之”、“百之”补议_第3页
战国楚祭祷简“蒿之”、“百之”补议_第4页
战国楚祭祷简“蒿之”、“百之”补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战国楚祭祷简“蒿之”、“百之”补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战国楚祭祷简“蒿之”、“百之”补议【摘要】本文在学习诸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相关传世文献以及民俗材料,证明战国楚祭祷简中的“蒿之”当是“焚蒿以祭”;“百之”当读为“柏之”,其义为“燃柏以祭”。【关键词】蒿之;百之;柏;蒿;楚简一、“蒿之”楚简中的“蒿之”也作“蒿祭之”主要出现于《包山楚简》[①]和《望山楚简》[②]中:赛祷东陵连嚣,冢豕,酒飤,蒿之。(包210-211)举祷于殇东陵连嚣子发,肥冢,蒿祭之。(包225)举祷兄弟无后者卲良、卲、县公,各冢豕、酒飤,蒿之。(包227)举祷东陵连嚣冢豕、酒飤;蒿之。(包243)王之北子,各冢豕,酒飤(食),蒿之。(望117)到目前为止,对于“

2、蒿之”、“蒿祭之”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包山楚简》整理者认为:“蒿,借作郊,郊祭。”[③]李零先生据李学勤先生《释郊》一文中的观点,[④]也认为《包山楚简》中的“蒿之”应读作“郊之”。[⑤]并指出此种用法的“蒿”也见于《望山楚简》,《荀子·礼论》等儒书“郊止乎天子”之说,未必可信。[⑥](二)《望山楚简》整理者认为:《左传》僖公二六年“公使展禽犒师”,孔颖达疏:“犒者,以酒食饷馈军师之名也。服虔云‘以师枯稿,故馈之饮食’。”《公羊传》庄公四年《经》“王二月,夫人姜氏饗齐侯天祝丘”,何休注:“牛酒曰犒,加饭羹曰饗。”《淮南子·氾论》“郑贾人弦高……乃矫郑伯之命犒以十二牛”,高诱注

3、:“酒肉曰享,牛羊曰犒。”疑古代以酒食馈鬼神亦可曰犒,简文“蒿”字当读为“犒”。[⑦](三)吴郁芳先生认为:郊祭在古代是国之大典,而《包山楚简》中所有的祭祀都只是楚大夫昭佗的家祭记录,其赛祷、举祷时以“酒飮,蒿之”的对象也只是其死去的亲属,显然“蒿之”与“郊祭”两不相涉。拙见以为蒿即蒿草,其根曰“槀本”,古人用作香料。古时奠祭之酒醴必求芬芳,鬼神闻到了酒香也就欲享了“酒飮”。人们习用香草浸酒或滤酒,如《论衡·异虚篇》曰:“夫畅草可以炽酿,芳香畅达者,将祭灌畅降神。”楚人也习以香草炽酿,如楚地产的香茅就曾是用来缩酒的贡品。蒿草的根、叶都是泡酒的香料,如《荀子·大略》谓:“兰茞槀本、渐千蜜

4、醴.……渐千香酒”《楚辞·大招》谓:“吴酸蒿蒌,不沾薄只。”槀本、蒿蒌应当就是蒿草的根、叶。据此可见,《包山楚简》中奠祭鬼神时的“酒飮,蒿之”,是指用蒿草泡酒使之芳香。[⑧](四)李家浩先生认为:“蒿祭之”、“蒿之”与“馈祭之”、“馈之”处在同样语法位置,它们的意思应该相同或相近。而“馈祭之”、“馈之”,即向鬼神进食物的祭祀,所以李零把“蒿祭之”、“蒿之”读为“郊祭之”、“郊之”,无疑是错误的。而且,郊祭是祭天,在祭典里最为重要。从这一点来说,简文的“蒿祭之”、“蒿之”也不可能读为“郊祭之”、“郊之”。最后李先生认为包山简中的“蒿之”当同于望山简,亦当读为“犒”。[⑨](五)刘信芳先生

5、认为:整理小组注:“借作郊,郊祭。”似不可信。《礼记·祭仪》:“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骨肉斃于下阴为野土,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焄蒿悽怆,此百物之精也,神之著也。”郑玄注:焄谓香臭也,蒿谓气烝出貌也。简文“蒿祭”仅用于“殇”及“无后者”(参简225、227),以气烝也,使神有所凭依,此所谓“蒿祭”。[⑩]按:读如“郊”,释为“郊祭”已如吴郁芳先生和李家浩先生所驳,恐不足信。而简225“举祷于殇东陵连嚣子发,肥冢,蒿祭之。”祭品中未有“酒飮”,但同样也用了“蒿”,而且正如李家浩先生所说“蒿之”同“馈之”处于同样的语法位置上,其意思虽然不一定相同,但可能应同“馈之”一样,属于一种祭祀

6、仪式。由此可见,吴郁芳先生认为“蒿之”即“蒿草泡酒使之芳香”的说法可能也不够准确。望山楚简整理者以及李家浩先生认为当读如“犒”,但文献中“犒”多用于军队,用于祭祀则相当罕见。刘信芳先生认为“蒿祭”中的“蒿”,其义当同于《礼记·祭仪》中的说的“焄蒿”之“蒿”。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对于“焄蒿悽怆”一句,我们同刘先生的理解可能有些不同。此句疏云:焄蒿凄怆,此百物之精也者,焄谓香臭也,言百物之气或香或臭。蒿谓烝出貌,言此香臭烝而上出,其气蒿然也,凄怆者谓此等之气,人闻之情有凄有怆,百物之精也者,人气扬于上为昭明,百物之精气为焄蒿凄怆,人与百物共同,但情识为多,故特谓之神,此经论人,亦因人神言百物

7、也。神之着也者,人气发扬于上为昭明,是人神之显著。《礼记·祭仪》这段文字只是解释何为“鬼神”,郑注“蒿谓气烝出貌”中的“气”指的当是“骨肉斃于下阴为野土,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中的“气”,即“鬼气”。“蒿”是用来形容这种“气”的,而非“蒿”义为“气烝”。而其中的“著”是“显著”的意思,也不能理解为“凭依”。所以刘先生用此来解释简文中的“蒿祭之”也是欠妥当的。所以对“蒿之”、“蒿祭之”的解释还得另作他途。研究焚香史的学者指出:从芳香植物或动物分泌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