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批判与重构

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批判与重构

ID:14851823

大小:135.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7-30

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批判与重构_第1页
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批判与重构_第2页
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批判与重构_第3页
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批判与重构_第4页
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批判与重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批判与重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批判与重构张照东张照东,厦门大学法学博士、华侨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研究院副教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厦门大道之行律师事务所律师。E-mail:falv@sohu.com【内容摘要】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是社会和谐进步的表现。我国《劳动法》从颁布实行至今,已经走过十余年的风风雨雨,但现在看来,一调一裁两审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对于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已经显露出很多弊端与不足。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必须对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进行深入的反思与批判,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重构一个更加合理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才能真

2、正体现《劳动法》的价值取向,确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关键词】劳动法争议解决批判重构目次前言——关于本课题的创作背景一、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概述二、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存在的问题三、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重构前言——关于本课题的创作背景2000年,民工全城围堵工头;2001年,民工绑架工头全家;2002年,民工为讨薪以跳楼自杀相逼;2003年,出现了“讨薪明星”熊德明;2004年,农民工为讨薪开吃安眠药;2005年初,农民工王斌余因讨薪而杀人。此外,湖北农民胡兴英向工头任某讨要4000元工钱未果,愤而将油漆泼向自己与工头后点燃;胡兴英经抢救无效死亡,工头任某

3、被严重烧伤。就在胡兴英不幸死亡的第三天,从沈阳到哈尔滨打工的曹庆也是因为自己与工友的十几万工钱要不回来,一气之下把一瓶汽油倒在身上点燃自焚,虽经抢救保住了性命,但落下终身重度残疾。《新京报》2005年9月24日。这样的新闻就像煤矿矿难一样层出不穷,我们也绝不能忽视这接二连三发生的农民工讨薪惨剧所发出的强烈的警示信号。民工讨薪到底有多难,没有切身体验过的人,恐怕是很难说得清的。仅从维权成本来看,据全国总工会不完全统计,到2004年11月中旬,全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约有1000亿元。而为索回这1000亿元欠薪,整个社会需付出至少3000亿的成本。这是北京

4、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针对进城务工青年维权成本所作调查得出的结论。《中国青年报》2005年6月9日。由于依法维权需要付出的成本太高,程序繁琐,处理时限过长,而且付出巨额成本后许多权利不能得到维护,或者处理结果不能弥补其维权过程中付出的巨额成本,所以许多农民工不愿意通过合法方式解决争议,有的甚至通过偏激的方式来为自己争取权益。张瑞东:《“赔本维权”拷问民工救济机制》,《海峡导报》2005年6月10日,http://www.hxdb.com.cn/docc/v_news.asp?vid=25869,2005-9-27。因此,第15页共15页为了讨薪,有“跳楼”的

5、,有“爬塔”的,有“喝药”的等等,但这些“办法”好像也越来越不管用了。应该说,为讨薪而采取过激行为是非常不妥的,不但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使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受到伤害。是的,讨薪,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拿生命作赌注。可话说回来,如果不是万不得已,谁又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呢?枫叶飘扬:《今年讨薪能不再难吗》,《海峡导报》2005年9月25日第A16版,http://www.hxdb.com.cn/docc/v_news.asp?vid=36380,2005-9-27。面对这么严峻的社会问题,我们把目光投向了法律制度。按理说,有纠纷,找政府,上法院,就应当能够解决问题

6、。如果我们有健全的法律救济途径,工人何必以自己的身家性命做赌注呢?但是,现实如此,不能不令我们对现行的法律制度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检讨,看看问题出在哪里?保护工人权利的法律是什么?当然是《劳动法》。《劳动法》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劳动法》第1条开宗明义指出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表明《劳动法》像《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一样是一部“身份法”,是以维护处于弱者地位的劳动者合法权益为立法宗旨和价值取向的法律。就如梅因提出的“从身份到契约”是社会的一种进步一样,梅因:“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到此处为止,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参见[英]梅因著:《古代法》,商务印

7、书馆1996年版,第97页。这种以维护弱者利益为使命的“身份法”所体现的“从契约到身份”也是社会的一种进步。但是,当我们以现实的眼光看待《劳动法》时,却觉得这部法律已经开始显得不合时宜、有辱使命了。针对上文提到的社会问题,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上。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定型于1995年《劳动法》的施行。在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和“单位社会”的社会结构决定了劳动者对单位的高度依附程度,劳动关系相对简单,劳动纠纷数量少,大部分可以经调解或仲裁解决。赵文骅:《劳动争议处理制度需要改革》,《新民晚报》2002年1月6日。但是,随着市

8、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改革的深入,社会变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