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哲学的实践理性视角概说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理性视角概说

ID:14867655

大小:4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30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理性视角概说_第1页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理性视角概说_第2页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理性视角概说_第3页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理性视角概说_第4页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理性视角概说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理性视角概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马克思哲学的实践理性视角概说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哲学与以往所有哲学的最大区别,在于他的哲学的目的是“改变世界”,他的哲学是改造世界的哲学。由此,马克思的哲学便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视角,即“改变世界”的视角。马克思不是以直观的眼光,而总是以批判的眼光来审视世界的。要把握马克思的哲学,就必须把握马克思哲学的视角。已经有学者研究了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这在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研究中是一个重要突破。但“实践思维方式”毕竟不是对马克思哲学视角的准确表述。笔者认为,马克思哲学的视角是实践理性视角。实践理性视角的形成过程,就是马

2、克思哲学的形成过程。一、哲学的理性视角在哲学史上,曾有相当一部分哲学家认为,哲学是追求终极的学问。所谓“理性视角”,正是把握终极的视角。对于这个“终极”,不同的哲学家有不同的表述,有的称之为“本体”,有的称之为“绝对”,有的称之为“无限”。但他们都想当然地认为,关于终极的知识是可以达到的。康德扭转了哲学的方向。他指出,要探讨终极,建立“科学的形而上学”,首先必须考察人类有无相应的认识能力。知识有其内容(质料)和形式,其中质料来自物自身,形式来自主体。对认识能力的考察,主要是对认识形式的考察。按照康德和黑格尔的看法,认识的形式有感性、知性和理性三种。他们二人都认为,感性和知

3、性均不足以认识物自身,不能认识绝对。黑格尔则认为,认识绝对只能依靠理性。从感性来看,人类的感觉范围是极其有限的。无论从时间来看,还是从空间来看,都是这样。人不是上帝,不可能在同一瞬间感受到整个世界的状况。人直接感知到的,只是他周围的一小块地方,除此之外的一切,他不能凭感觉来把握。同样,人只能生活在当下这一刻,对于过去和未来的一切不能凭感觉去把握。这就是说,单凭感觉人是无法把握世界的。知性也不能把握世界的总体。知性认识的对象是直观,而直观无非是感性的抽象。康德已经认识到,“直观无思维则盲,思维无直观则空。”这里的“思维”就是知性功能的体现。既然感性是有限的,那么适用于抽象的

4、感性的知性当然只能把握部分,不能把握整体;只能把握静止,不能把握运动、变化、发展。而世界是一个整体、一个过程、一个复杂事物。对于这样的事物,知性是无能为力的。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对试图应用知性来把握物自身的倾向进行了批判,认为这样做只会导致理性的“二律背反”。这实际上指出了知性的局限性,因为物自身被当作一个整体,而经验只是它的一个部分,而且是对人显现的部分。康德的看法是:通过知性是不能把握物自身的,物自身属于信仰的领域。康德的所谓“物自身”,的确是人类的认识所无法而对的,但人类实践却必须面对它。我们不可能等得到完全的知识再去行动,更何况康德已经向我们证明,完整的知识是不

5、可能得到的。因此,也就不难理解,黑格尔为什么要肯定矛盾的积极作用。康德认为只有四个“二律背反”(矛盾),而黑格尔却认为矛盾处处存在,并构成事物发展和认识发展的动力。把知性应用于物自身确实必然导致二律背反,但以不完全的知识指导人类实践的正是这种二律背反。由此可见,人类注定了二律背反的命运。黑格尔认为,康德只是看到了理性的消极作用(黑格尔称之为理性的“辩证性”),而没有看到理性的积极作用(黑格尔称之为理性的“思辨性”)。人类在某时某地固然不能认识事物的全体,但人类并不是只存在于一时一地,人类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着漫长的未来。某时某地的二律背反,在人类的下一轮实践中会得到相对的

6、解决,与此同时,又有新的二律背反产生,于是过渡到再下一轮。就这样,二律背反必然一再地产生,又一再地被突破。揭露矛盾,只是理性的否定功能、消极功能;承认矛盾,把握矛盾,才是理性的肯定功能、积极功能。康德只是揭示了理性的否定功能,黑格尔则揭示了理性的肯定功能。黑格尔把理性与知性作了对比,指出唯有理性能把握全体和过程。当然,黑格尔是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阐述这一道理的。他把人跟人的精神等同,又把人的精神绝对化,变成所谓的“绝对精神”。绝对精神不仅就其是全体而言是绝对的,而且就它既是人的精神,又是宇宙精神而言是绝对的。这样,黑格尔就同时解决了康德关于整体与部分的矛盾以及物自身与它对人

7、的显现之间的矛盾。所以,人类历史的辩证运动,在黑格尔那里首先是绝对精神的辩证运动,而历史的辩证运动被当成精神运动的外化。“绝对精神”有两个特点:它是全体,它是过程。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所谓“理性视角”,指的正是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黑格尔认为,通过理性视角,就可以把握绝对。二、实践理性视角马克思哲学的任务是为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提供理论基础,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人类社会一方面是一个整体,另一方面是一个过程。虽然马克思并没有把社会看作是终极的存在,但就它是整体和过程来说,是与黑格尔的绝对相近的。因此,对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