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我国高校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_我国高校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ID:14875709

大小:31.58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07-30

_我国高校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_第1页
_我国高校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_第2页
_我国高校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_第3页
_我国高校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_第4页
_我国高校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_第5页
资源描述:

《_我国高校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_我国高校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010年3月第9卷第2期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JournalofEducationalScienceofHunanNormalUniversityVol.9No.2Mar.,2010我国高校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刘叶云,李雪(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前提下,建立新的教师素质观和科学的考评体系,是时代发展向高校及高校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文中分析我国高校现有教师评价体系的缺陷与弊端,在分析、借鉴国外高校教师胜任力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高校教师胜任力评价的指标体系,以期能对

2、高校教师的胜任力进行测度和评估,为2010年即将全面开展的普通高校绩效考核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关键词:高校教师;胜任力;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124(2010)02-0089-06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张,全国高校专任教师队伍也不断充实和壮大,从1999年的42.6万人增长到2008年的123.7万人,增长了1.9倍。这个快速发展的庞大的教师群体的质量如何不仅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还关系到未来人力资源的质量。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一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相应的,对教师及其教学质量的考核成为高校管更好地解决这个问

3、题,理层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了及早地、2009年9月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高等学校将在2010年全面开展绩效工资制,教师工作绩效将成为决定教师薪酬水平的重要因素。要开展绩效考核就有必要对高校教师的胜任力做出合理、科学的评价,以胜任力评价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的高校教师胜任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应成为实施绩效工资的前提条件。这种高校教师胜任力评价是对高校教师业绩做出的价高校甚至社会产生直接值判断,这种判断将对高校教师本身、而深远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4、McClelland发表了《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一文,提出了胜任力概念,引发了一场“胜任力运动革命”。1967年,为了改革当时美国教师教育内容,美国联邦教育署研究局开始大力倡导“能力本位教师教,成为了当时美国教育的一大特色,从此教师胜任力评价育”也成为教师评价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收稿日期:2009-12-12一、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在我国传统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中,评价的目的往往用于教师的职称评定、工资晋升等;在评价内容上,往往偏重于能力、态度和潜教师科研成果的数量和级别,而忽视了师德、能等方面的评价;在指标选择上,往往容易出现极端情况,要么是纯粹的

5、定量评价,要么是单一的定性评价,易造成评价结果的失误或偏差,难以真正达到评价的目标。这些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有:1.评价目的错位现行高校教师评价的目的是通过评价给教师“排名次”,评价结果通常与评定职称、评优选先、工资晋级等挂钩,根据量化考核结果对教师分等排队,评价很少关注教师的发展领发展优势和发展潜能,更忽视高校教师社会责任感、职业域、操守和社会良知的增强。这就使得原本作为手段的评价逐渐蜕变成目的,教师的工作都围绕评价而进行。2.评价导向异化高校的任务主要是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教学与科研本质上并不矛盾,然而在实践中,这二者却是矛盾重重。像论文等科研成果是显性的,

6、而教学效果则是隐性的,由此出现了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导向,评价者偏重于教师的科研成果的数量和级别,忽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付诸的心血和努力。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社会责任的高校教师胜任力评价体系创新研究”(DFA070092)作者简介:刘叶云(1966-),女,湖南邵阳人,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893.评价标准偏差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是高校教师评价的两种不同技术量度,但是,这二者各有千秋,只有将二者科学地结合起来运用,才能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总之,不恰当的评价目的、评价导向和评价标准,是现有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主要顽疾。

7、解他人)。此外,这个报告还提出了高绩效教师经常使用的7种技能:有较高期望、能很好地安排课程、使用多种鼓励学生的技术、有清晰的管理学生的策略、能合理地安排时间和资源、能够使用一系列评估方法、经常布置家庭作业。Danielson(1996)等人提出教师胜任力模型的4个维度:计划与准备、教师环境监控、教学、专业责任感。BisschoffandGrobler(1998)运用结构化问卷对教师胜任力特征包括学习环境、教师专业承诺、纪律、教师的教学基础、教师反思、教师的合作能有效性和领导等8个理论层面进行了因素探索,最后提出力、了二因素模型:教育胜任力和协作胜任力。在澳大利

8、亚国家教学委员为新教师开发设计了一个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