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孟子伦理思想中的自由理念[权威资料]

论孟子伦理思想中的自由理念[权威资料]

ID:14879883

大小:32.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7-30

论孟子伦理思想中的自由理念[权威资料]_第1页
论孟子伦理思想中的自由理念[权威资料]_第2页
论孟子伦理思想中的自由理念[权威资料]_第3页
论孟子伦理思想中的自由理念[权威资料]_第4页
论孟子伦理思想中的自由理念[权威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孟子伦理思想中的自由理念[权威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孟子伦理思想中的自由理念  (摘要]西方自由主义者强调人在法律限度内的不受干涉的自由状态,而孟子则以自由自觉的道德本心和德性品质为基础提出了人在道德层面上不受干涉的自由状态,形成了独具儒家特色的自由理念。孟子的自由理念涵盖了四个维度的要义,从道德发生学和道德哲学的维度,孟子认为道德善性内含于人的本心,而人的本心是道德主体与道德本体的合一,因而人的行为只要是基于本心就无往而不是自由的;从道德修养的维度,孟子主张道德修养是“反求诸己”的内省和自修,它是对道德本心的自由自觉地扩充和发扬,体现出道德修养的主体自由状态;从道德行为的维度,孟子认为道德行为的自由并不是

2、一种恣意放任的自由,而是一种以德和法为基础的自由,人在实现自身的自由的过程中要接受德与法的双重约束;从道德人格境界的维度,孟子摈弃了圣人人格的至上性、神秘性等特征,主张圣凡同一的普遍平等性,倡导“人皆可以为尧舜”的道德自由理念,从而构筑了更加自由自觉的道德理想境界,赋予人更多的自由选择空间。  (关键词]孟子自由理念道德自由儒家伦理  []B82-09[]A[]1007-1539(2016)06-0089-07  论及孟子的伦理思想及其人格理念,一般总是认为孟子作为专制权力时代的儒家学者,其思想必定充斥着对人的自由权利的压抑。但事实上,如果我们深入地去理解、

3、体悟孟子原典,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孟子非但没有贬斥人的自由,相反他倡导一种厚重而深邃的自由理念,即以人的人格自由和道德自由为核心的自由理念。孟子本人作为一个“自由的”知识分子,他并没有依附于某个特定的君主或权贵,而是在各个不同的国度之间“自由行走”,以宣扬自己的伦理政治主张。孟子在保持自身的自由品格的同时,也对自由展开了伦理的思考,最终创造性地建构了超越于儒家既定伦理框架及思维定式的自由理念。当然,孟子的自由理念还不是“现代性的”,他所关注的主要还是人在道德层面的自由,而非西方自由主义者所倡导的现代法律体系下的法律自由和个性自由。但是,孟子自由理念确实又蕴含着诸

4、多超越时空的普世价值元素。对孟子自由理念的探索和发掘,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西方对自由话语的垄断,避免以西方话语来求解中国道德哲学,从而为诠释人的自由权利提供一条新的解释路径。  一、道德本心的自由理念――“仁义礼智根于心”  众所周知,西方自由主义者把自由看作天赋人权,人人享有国家政治和法律体系所保障的自由权利。密尔(JohnMill)认为自由就是个体在法律限度内不受干涉的一种状态,它保证个体在私人事务中的完全自主和人格独立,因而他把自由定义为:“任何人的行为,只有涉及他人的那部分才须对社会负责……对于本人自己,对于他自己的身和心,个人乃是最高主权者。”Ⅲ

5、伯林(IsaiahBerlin)则把这种自由的、不受干涉的状态称为“最低限度的自由”。这种自由是最基本的同时也是神圣不可侵夺的。由此观之,西方自由主义者(如密尔、伯林等人)在谈论自由的时候,一般包含了两层基本含义:第一,自由是一种天赋人权,人生而自由,其自由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第二,自由意味着在法律制度、公共规范阈限内的人格独立,它是一种不受干涉的状态。  那么,孟子是否也形成了类似于西方自由主义者的自由观呢?显然,与西方自由主义者相比,孟子的自由观更偏重于道德层面,而不是政治和法律层面。孟子也认可自由是一种不受干涉的状态,人的道德人格可以超越于专制权力体制

6、和社会等级身份的束缚,从而获得一种道德的自由或者说人格的自由,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也。但是,正如我们已经注意到的,孟子的自由更多的是道德层面的自由,而没有进入国家政治和法律体系的层面。孟子从道德发生学和道德形而上学的角度阐明了人的道德本心是自由自觉的,并且以道德本心来诠释人所先验禀赋以及后天享有的自由。由此观之,孟子的自由理念是基于儒家的德性伦理传统的,它直追人的内在心性和德性,并且以内在的心性与德性作为自由的基础。从逻辑而言,孟子是从三个基本层面解释了人的道德自由:一是道德发生学的层面;二是道德哲学的层面;三是人格教育的层面。  首

7、先,在道德发生学的层面上,孟子认为人具有先验的道德本心,这不仅解释了道德的人性起源,同时也论证了人的天赋的道德自由,即人之所以能够成为道德的人,并不是外在强制或规范的结果,而是本心的自由扩充和发扬的结果。由此也可以看出,孟子主要是在道德层面上来讲人的天赋自由,并不是如西方自由主义者那样在人的法律权利上讲天赋自由。在孟子看来,每个人均可以自由地发扬自我的道德本心,从而成为一个道德的人。这是孟子关于人的道德自由的最基本的定义。孟子的这个观点事实上是对孔子“性相近”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孔子通过“性相近也,习相远”来阐述了人的共同本性,从而在逻辑上确认了人之本心所蕴含

8、的德性。而孟子则以孔子的这一思想为基础,更系统地把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