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工艺简介解析

印刷工艺简介解析

ID:14888620

大小:30.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30

印刷工艺简介解析_第1页
印刷工艺简介解析_第2页
印刷工艺简介解析_第3页
印刷工艺简介解析_第4页
印刷工艺简介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印刷工艺简介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印刷工艺第一章  1、中国最早的文字是从“结绳记事”、“刻木记事”开始的。随着结绳记事和刻木记事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出现了画图记事。经过一个相当长的习惯、修改、约定、规范的演进过程,产生了以字像物形为特征的文字——象形文字。  2、最古的汉字字体是甲骨文,即用尖石在龟甲或兽骨上刻出的象形文字,年代约在殷商。  3、战国时间的大篆也称金文、钟鼎文。  4、中国文字记录的一个重大特点,便是它独有的持续性。  5、用竹片书写的叫“简策”,用木板作载体进行书写的叫“版牍”。  6、公元105年(东汉),蔡伦用树皮等植物纤维作原料制成了“蔡侯纸”。  7、印章的产生给予印刷术发明中“印

2、”的启示。  8、印章的使用,创造了从反写文字得到正写文字的复制方法,为印刷术的发明在技术上解决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9、随着汉字字形的不断演变、规范,纸、墨、笔、砚书写工具与材料的不断改进、发展,盖印、拓石技术的不断成熟、完善,以及大量生产书籍的迫切的社会需求,印刷术诞生了。  10、雕版印刷术也叫整版印刷术。  11、1900年在甘肃敦煌千佛洞中发现的《金刚经》轴卷,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日期记载的印刷品。  12、雕版印刷的出现,标示着印刷术的诞生。  13、宋代雕版印刷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楷书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个适于手工刊刻的手写体,为后来印刷字体——宋体的产生创造了

3、条件;在印刷、装帧形式上由卷轴发展到册页;发明了彩色套印术。  14、北京的荣宝斋、上海的朵云轩,复制的木版水印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15、公元1041-1048年(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成功地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副泥活字。  16、元朝农学家王祯创造了用木活字代替泥活字的印刷术,提高了印刷质量和速度。  17、王祯发明了轮转排字盘,他写成《造活字印书法》一书,成为世界上最早讲述活字印刷术的专门文献。  18、对中国古代活字印刷术有空出改进和巨大发展的是朝鲜和欧洲,尤其是德国人谷腾堡,他是现代印刷术的创始人。  谷腾堡的铅活字印刷术内容包括:制作活字的材料为铅、锡、锑

4、合金;制出了油性墨;用木料制作出手动的垂直螺旋印刷机,将传统的“刷印”方式改为“压印”方式。  第二章  1、印刷定义: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将原稿或载体上的文字、图像信息,借助于油墨或色料,批量地转移到纸上或其他承印物表面,使其再现的技术。  2、印刷的五大要素:原稿、印版、承印物、油墨、印刷机械  3、原稿指被印刷复制的对象,传统的原稿为各类载体上的图文信息。  4、原稿是制版、印刷的基础。没有原稿,印刷就无法进行。原稿质量的好坏、类型的不同,不仅直接影响到印刷品的质量,而且也影响到印刷工艺的选择。  5、原稿按内容形式分:线条原稿、连续调原稿。  6、原稿按所用载体是否透

5、明分:透射原稿、反射原稿。  7、按原稿的色分:彩色原稿、黑白原稿。  8、若将传统原稿定义为硬件形式原稿,则目前印刷复制的原稿还包括媒体原稿和软件形式原稿。  9、对于连续调原稿,尤其是透射原稿的鉴别:(1)密度是否适中。原稿中的高光部分,影像清晰,不是一块无层次的色块,只有辉光部分才可以没有层次。一张好原稿无论是高光部分,还是暗调部分都有层次,中间调部分的层次也很丰富,而且具有高清晰度和低颗粒性。(2)反差:原稿的最亮到最暗部分的密度之差称为原稿的反差。反差大,层次就少;反差小,颜色便不饱各、不鲜艳、层次也出不来。  10、对于连续调原稿中的反射原稿的质量鉴别,如对一幅彩

6、色照片的鉴别:看照片的整个画面是否偏色。彩色照片要在自然光或接近日光色温的标准光源下观察。  11、印版是用于传递油墨至承印物上的印刷图文载体。印版上吸附油墨的部份为印刷部分,也称图文部分;不吸附油墨的部分为空白部分,也称非图文部分。  12、印版依印刷部分和空白部分的相对位置的高低和结构不同,可分为凸版、平版、凹版和孔版四类。常规印刷可依这四类印版分为:凸版印刷、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和孔版印刷。  13、凸版:是图文部分明显高于空白部分的印版,图文部分处于一个平面。  14、平版:是图文部分与空白部分几乎处于同一平面的印版。但两者的化学性质不同,图文部分亲油,空白部分亲水。 

7、 15、凹版:是图文部分明显低于空白部分的印版,空白部分在同一平面上。  16、孔版:是一种图文由大小不同的孔洞或大小相同但数量不等的网眼组成,可透过油墨的印版。  17、油墨是在印刷过程中被转移到纸张或其他承印物上形成耐久的有色图像的物质。  18、油墨是由色料、连结料、填充料与助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是具有颜色和一定流动性的浆状胶粘体。  19、油墨的三个重要性能:颜色、流动性、干燥性。  20、印刷油墨正向着“无素、快干、高速、多色和功能化”的方向发展。  21、承印物是指接受油墨或其他粘附色料后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