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公共物品与公共选择理论

第三章公共物品与公共选择理论

ID:1489192

大小:1.01 MB

页数:54页

时间:2017-11-11

第三章公共物品与公共选择理论_第1页
第三章公共物品与公共选择理论_第2页
第三章公共物品与公共选择理论_第3页
第三章公共物品与公共选择理论_第4页
第三章公共物品与公共选择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三章公共物品与公共选择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节公共物品理论回顾:微观经济学中的四种物品:私人物品、公共物品、自然垄断物品和共有资源私人物品特征:举例——电视机竞争性——新增消费者发生额外成本;排他性——存在将没有支付价格者排除在消费之外的现实手段。纯公共物品特征:举例——路灯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即技术上很难将那些不愿付款者排除在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之外。具有公共产品部分特征的产品:自然垄断产品(mixedgoods)-非竞争性--排他性-如:电力、石油公共资源(publicresources)-竞争性--非排他性-如:海中的鱼公共物品publicgoods-国防-基础科学-不拥挤的不收费的道路共有资源commo

2、nresources-海洋里的鱼-环境-拥挤的不收费的道路否自然垄断naturalmonopoly-水电-有线电视-不拥挤的收费的道路私人物品privategoods-冰激凌雪糕-衣服-拥挤的收费的道路是否是排他性?竞争性?一个人使用某种物品就减少了他人使用这种物品的机会有不让别人使用的权利(排斥的方法一般是收费)一、全面理解公共产品的概念及特征(一)定义:那些可供一定数目的社会成员集体分享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或服务。往往由政府(公共部门)生产和提供。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私人物品只能由个人分割消费或独享。(二)分类:(1)一般而言,公共产品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3、1、纯公共产品的两大特征:非排他性——无法排除他人从公共物品获得利益。非竞争性——生产水平既定情况下,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数量。边际生产成本和边际拥挤成本为零。国防就是典型的纯公共产品。2、准公共产品的特征:A.消费中具竞争性但不具有排他性:即一个人对某物品的消费可能会减少其它人对该物品的消费(质量和数量),如免费的博物馆。B.消费中不具竞争性但有排他性:即只有那些按价付款的人才能享受该物品,如:收费的不拥挤的公用厕所,非义务阶段的高等学校教育。俱乐部产品是一类特殊的准公共物品。特征是在一定限度内,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同时,排他又是可行的。如:剧院、私人会

4、所、游泳池、高速公路特性:A.具备规定资格者才能消费这类物品,并且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俱乐部的内部规章制度。B.分享此类物品的人较少。3、知识作为公共物品知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但只有那些公开传播且未申请专利保护的知识才具有公共物品的特点。讨论:案例106面(2)从受益范围来划分,公共物品分为国家公共物品和地方公共物品A.国家公共物品:全国受益如:国防、医疗保健、义务教育、环境主要由中央政府支出B.地方公共物品:地方受益如:路、桥、地方环境、地方图书馆主要由地方政府支出C.国际公共物品:国际区域甚至全世界如:全球环保、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组织服务、NATO防卫、人类基因组计划

5、、全球共享灾害信息计划。主要由国家间的合作来实现(三)公害品公害品可以看作是具有负效用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物品。如:环境污染、病毒传播、四害、黑社会……非排他性:人们很难避开非竞争性:一个人受害,并不减少其他人受害的机会公害品的消除:政府的义务二、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公共的悲剧(tragedyofthecommons)大卫·休谟在1740年提出,在一个经济社会中,若有公共产品或劳务存在,“免费搭便车者”的出现就不可避免,但如果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成为免费搭便车者,最后的结果则是没有一个能享受到公共产品或劳务的好处。(一)私人产品的有效供给(图3-1私人产品的最优供给)在Po这一

6、价格下两个消费者的最终消费量由于收入水平不同而有所差别,但他们得到边际效用相等,都等于市场价格,在私人产品的条件下,由于没有外溢性现象,消费者个人从某一产品消费中获得的边际效用也就是这一产品的社会边际效益,这样,在E点社会边际成本等于社会边际收益,实现了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二)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图3-2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公共产品的均衡价格P0是所有社会成员愿意为Q0单位的公共产品所支付的价格的总和,PA+PB=P0。因为消费者的出价是与其消费公共产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相一致的,所以所有消费者出价的总和就是其边际效用的总和,即社会边际收益。这样,在E点社会边际

7、成本等于社会边际收益,实现了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三)林达尔均衡(图3-3)结论:由于“免费搭便车”效应的存在,消费者会隐瞒或从低申报自己从公共产品消费中获得的真实收益,使得公共产品的实际供给水平远远低于最优水平。所以要揭示人们的真实偏好,是实现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前提条件,也是公共产品理论的重要课题之一(公共物品著名的偏好难题)。(四)如何解决偏好难题私人物品偏好的显示:购物行为、广告反应、市场调查、反馈公共物品偏好的显示:1、以手投票:选举和投票(听证会)2、以脚投票:人们通过选择离开或放弃3、模拟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