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

《东莞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

ID:14894588

大小:118.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07-30

《东莞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_第1页
《东莞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_第2页
《东莞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_第3页
《东莞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_第4页
《东莞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莞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东府办〔2011〕89号关于印发《东莞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东莞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二○一一年七月二十日—23—东莞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国内外成功的防震减灾实践和经验表明,科学的减灾规划,对于最大程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以及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地震安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我市综合防震减灾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及《国务院关

2、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国发〔2010〕18号)的有关要求,按照《广东省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和《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基本思路和主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编制本规划。一、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要求(一)我市面临的地震震情形势我市位于东南沿海地震带内带,是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石龙—厚街、南坑—虎门大断裂穿越辖区多个镇街,周边存在着多组不同方向的断裂。地震危险性分析,东莞地震潜在震源区震级上限Mu为5.5级,珠江口潜在震源区震级上限Mu为6.5级。《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确定我市位于地震基本烈度Ⅵ—23—度(地震

3、动峰值加速度0.05g)和Ⅶ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区,其中,长安、虎门、厚街、沙田、道滘、洪梅、望牛墩、麻涌等八个镇区及中堂、万江、南城的部分自然村位于Ⅶ度区,其余镇街为Ⅵ度区。东莞存在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近年来,我国的地震频度增加,强度增强,震情形势严峻。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的8.0级特大地震,地震震中距离我市城区约1200公里,麻涌、虎门、沙田、洪梅、万江、厚街、石排等镇街均有较强震感。2010年3月4日台湾高雄6.7级地震,震中距离我市城区约732公里,我市万江、长安、石碣等震感明显。我市毗邻港澳,城市现代化和城镇乡村城市化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和人口数

4、量大,社会对地震的敏感度高。《东莞市市区震害预测与防御对策系统》预测结果表明,若在市区发生5.5级地震,会造成数百人死亡,几千人重伤,近40%建(构)筑物破坏,经济总损失预计达百亿元。可见,一旦在我市发生中强以上地震,将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的经济损失。(二)防震减灾工作环境背景国家有关文件确定我市所处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为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国务院发布《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提出了“—23—到2020年,我国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0级左右、相当于各地区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的能力,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防震减灾能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总体目标,明确“2

5、006—2020年我国防震减灾的主要任务是:加强监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地震预测水平;加强基础信息调查,有重点地提高大中城市、重大生命线工程和重点监视防御区农村的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完善突发地震事件处置机制,提高各级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省政府下发《关于全面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粤府办〔2009〕108号)明确:到2015年,全省基本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预防、紧急救援等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珠江三角洲率先达到基本防御6级左右、相当于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地震的能力。要求切实加强地震监测和震情跟踪工作,全面提高城市防震抗震能力,推进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

6、建设,不断强化抗震救灾组织指挥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国发〔2010〕18号)提出:到2015年,地震预测预报能力不断提高,对防震减灾贡献率进一步提升;基本完成抗震能力不足的重点建设工程的加固改造,新建、改扩建工程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建立比较完善的抗震救援队伍体系;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社会公众基本掌握防震减灾知识和应急避险技能。                                                                                                   

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