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

滁州市“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

ID:14911581

大小:720.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30

滁州市“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_第1页
滁州市“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_第2页
滁州市“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_第3页
滁州市“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_第4页
滁州市“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滁州市“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滁州市“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安徽省滁州市地震局2010年11月13目录第一章滁州市地震形势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我市面临严峻复杂的地震形势二、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章总体目标与指标体系一、总体目标二、指标体系第三章市防震减灾“十二五”重点项目一、郯庐带皖东段钻孔体应变实验区项目二、拓展市级“四个中心”建设项目三、推进实施县级“五个一”工程建设项目四、“大滁城”建设新区地震小区划项目五、城市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项目六、防震减灾社会服务工程项目七、地震监测台网完善与拓展工程项目八、城市地震安全基础工程探测项目九、应急救援服务系统建设项目十、宣传教育服务系统建设项目第四

2、章保障措施一、将防震减灾规划纳入市政府“十二五”总体规划之中二、拓宽防震减灾投入渠道三、着力加强防震减灾法制建设四、推进科技和人才支撑保障体系建设五、强化各级抓落实的责任制附件:滁州市“十二五”防震减灾重点项目投资一览表13滁州市“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滁州市地震局2010年11月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为保障我市全面建设实现小康社会提供地震安全保障,现依据《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和《安徽省防震减灾规划》的总体要求,制订本规划。重点规划2011—2015年滁州市防震减灾的主要任务、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展望到2020年。第一

3、章滁州市地震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我市面临严峻复杂的地震形势滁州市地处华北断块区和扬子断块区两大构造单元的接壤地带,著名的郯—庐断裂带斜贯滁州市中西部,地震地质构造较复杂,属于中强地震活动区。近年来,我市小震活动十分频繁,自1970年至2010年共发生地震162次(图1),其中0.0-0.9级地震65次;1.0—1.9级地震79次;2.0—2.9级地震15次;3.0—3.9级地震2次;4.0—4.9级地震1次,最大地震为2006年7月26日定远县4.2级地震,震中倒塌房屋6间,损坏房屋548户984间,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万元。根据国家标准GB18360-2001《中国地震

4、动参数区划图》显示,我市全境都处于地震烈度Ⅵ度(0.05g)以上抗震设防区(图2),其中有43%国土面积为地震烈度Ⅵ度(0.05g)区,57%国土面积为地震烈度Ⅶ度(0.10g)区,存在着较大的地震灾害威胁,相关专家研究综合分析认为:滁州市未来5年存在发生5级左右地震的背景。因此,我市也是一个重点防御地震灾害的地区。13图1滁州市地震震中分布图(公元281-2010年)图2滁州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据GB18360-2001)13二、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汶川特大地震再次警示我们,我市的防震减灾基础还很薄弱,与日益严峻的震情形势很不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

5、群众对地震安全的要求很不适应。突出表现为:第一,政府投入严重不足,防震减灾事业的需求与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第二,农村农居抗震设防要求还没有得到落实;第三,应急救援体系不够完备,灾情速报能力、应急处置能力、救援实战能力还不够强,物资储备难以满足抗大震巨灾的要求;第四,监测预报水平还停留在震后预报上,震前预警系统没有建立;第五,部门防震减灾责任意识不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还比较薄弱。第二章总体目标与指标体系一、总体目标到2015年,我市地震监测基本形成多学科、多手段、功能齐全、覆盖全市的地震监测台网,达到一县一台,市地震台能够作出地震前兆监测预警;完成未设防的重要建设工程的加

6、固改造;新建、改扩建工程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地震应急救援形成体系;市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社会公众基本掌握防震减灾知识和应急避险技能。二、指标体系1.全面增强震害防御能力13一般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全部达到区划图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新农村民居抗震示范村达到新建点的50%。2.全力提高地震前兆监测预报能力实现地震前兆各学科之间的有机交叉与融合观测,初步建立全市地震预警系统。3.着力增强地震应急处置能力市地震应急救援队具备震后1小时到达震区展开救援行动、市应急指挥中心30分钟内发布震情、灾情信息,

7、并在震后2小时内快速实施地震应急区域联动和社会联动能力。4.大力增强公众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70%以上的公众能掌握防震减灾基本知识,正确采取防震避震措施,科学应对地震谣传事件;发生有感地震时,有感区能保持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中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率达到80%以上,发展地震志愿者队伍,各县(市、区)至少成立4支志愿者队伍,总量达到1万人以上。5.着力增强震后救助恢复能力震后24小时内灾民得到基本的生活救助和安置,3日内地震灾区社会秩序基本恢复正常。各县(市、区)均至少有一处按照省地方标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要求》建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