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性教学实践措施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性教学实践措施

ID:14895704

大小: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30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性教学实践措施_第1页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性教学实践措施_第2页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性教学实践措施_第3页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性教学实践措施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性教学实践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性教学实践措施  【摘要】新改革下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积极参与性,提升学生自主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本文笔者以新课改为背景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反思性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课程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反思性教学  一引言  反思属于思维的批判性,是思维活动中进行“严格估计、把握思维材料、精心检查思维过程”的过程,其特点在于“严密、全面、有自我反省性”。所谓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为学生创设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进行不断的分析与反思。笔者认为,进行反思性教学不仅培养了教师自身的反思能力,在教师教授

2、学生反思的方法后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相应的反思训练,使之强化与内化来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并依据学生自身认知水平,提出相关的挑战性问题后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生生合作讨论等途径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并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反馈来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反思与调整教学活动内容。笔者认为,反思性教学能够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融合,是师生共同提升的教学模式。  二高中历史反思性教学实践――以“辛亥革命”为案例  反思性教学活动需要教师运用具体的项目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笔者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认为,完整有效的反

3、思性教学活动应分为“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生自主思考与生生合作、总结反思与评价”三大模块。  1.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笔者依据长期的教学经验认为,在一节历史课的起始环节,新课导入无疑担负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复习相关理论知识、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等重大任务,教师在这一环节中的反思内容在于如何为学生创设符合课程内容的情境,来为学生营造好的学习环境,从而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怀着丰富的求知欲,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在教学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建构自身的学科知识。  《辛亥革命》一课因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属高中历史课程

4、中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笔者在该课的导入中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孙中山的成长经历,包括“辛亥革命爆发前――革命团体的建立――武昌起义的爆发――中华民国的建立――清帝退位――孙中山请辞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继位――《临时约法》的颁布”,以此为基础让学生了解,在19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发展的艰难历程并清晰明确地指出掌握辛亥革命的背景,为下一步教师依据学生自身认知水平设计,提出相关的挑战性问题,为学生独立思考与生生合作打下基础。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合作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反思重点在于“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策略”。教师选用何种教学组织形式取决于该节课的教学内容,例如,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中

5、采取的是“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其优点在于单位时间内学生能够获取最多的知识信息,其缺点在于学生无独立思考空间,个性受到限制。  笔者结合《辛亥革命》一课的教学内容提出: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所学内容的关键点,从而清晰把握该课内容的脉络,同时给出学生思考的空间扣时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生生合作讨论等途径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解决问题。  (1)孙中山的童年经历对其走上革命道路是否存在影响?  (2)19世纪末,孙中山在求学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何种变化?  (3)革命的目标是否就是推翻清政府?1912年元旦时期,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如果是你处

6、于孙中山的位置,你是否也会将中国共产党人民得来的政权让给袁世凯?请分析原因。  笔者在提出上述问题后,安排学生进行思考并划分小组进行讨论,最后答每组派出代表来回上述问题,学生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同时反思自己的答案与其他学生不一样的想法与原因。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上述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辛亥革命时中国特殊的社会背景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存在的局限性。  3.进行总结反思评价  总结反思评价是高中历史反思性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需还依据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同时教师应善于发觉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功感,也就是说反思

7、性教学活动过程就是师生相互期待的过程,即教师期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正确建构自身学科知识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期待教师的启发与指导。该环节教师应将上一教学活动中,学生总结反馈的信息问题集中分析透彻,并要求学生反思思考问题的过程是否正确?(对自己思考问题的思路进行检验)。  《辛亥革命》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已清晰地总结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帝国主义存在的妥协性,这注定了中国依靠资产阶级革命派是失败的,中国的出路又在何处?从而在学生的思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