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是个哲学个问题

人性是个哲学个问题

ID:14901066

大小:3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30

人性是个哲学个问题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人性是个哲学个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人性是个哲学问题人性,可以理解为思想意识和人为的事物,在人文道德领域的反映,是社会属性的范畴,具有公共性和普遍性,包括自然性和社会性,也包括了理性和感性。特别指出,人为事物,在哲学里虽是客观存在,但与自然的客观存在不同,烙上了深刻的人类社会属性:对与错(比如产品合格不合格),道德与堕落,高贵与低贱,美与丑,宽容与刻薄…等等。究其原由,是因为人为的事物,是在人们思想意识的指导支配下,按照人们的主观意愿做出来的,而思想意识的主观意愿,的确有对错之分,可以有道德要求,带有浓厚的社会属性。自然的客观存在,只有大小、强弱等自然属性,没有社会属性。对其人

2、为的赋予,赞赏或批判,都不是自然客观存在自身的属性。比如“伴山临水赏落霞”,人们既可以感叹“无限好”,还可以伤感“近黄昏”。从古至今,社会对人性或人心,充满了褒贬不一的论断,概括起来,大致不外两种,其一是性善论,其二是性恶论。看其本质,不外是功利(自私)与道义(为公)之争,功利与情感之争。这明显矛盾的结论,和哲学学科里的唯物唯心论一样,争论不断,也各有道理。人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哲学存在?人,既是物质的生物体,也是唯一的意识思想体,是客观物质和主观精神意识矛盾的有机统一。既是矛盾着的对立,又是和谐着的一体统一。而且,单就意识思维方面而言,既是理

3、性的具有逻辑条理的,同时还是感性的爱憎分明的矛盾存在。既然是物质的生物体,就必须维持生命体的存在和发展,主动索取(利益),灾害避让,自我保护等等,都是一切高级进化生命体的天生本能,从化学、生物化学直到生命的新陈代谢,都是有选择性的,既不能来者不拒,也不能任意给予,这是自然法则,不可逾越违背。作为最高级的人类生物,因为有了复杂的认识思维能力(可以形成意识),自利从而自私,就成为人类不可避免的进化结果,无可指责,就如同要吃要喝一样(自己的吃喝),是天生的本能,具有普遍的特性。不管你喜爱还是憎恶,自私本身并没有原罪,私人必具私心,无私人也就无社会。

4、先秦荀子厌恶人的天性(自私),把趋利避害、自利自私等自然属性看作“恶”,主张“化性起伪(人为)”,是找到了症结而走错了方向(改造和压制,结果是伪君子居多)。在人文领域,任何道德体系和法律制度,都无法根除人的自利自私思想以及思想指导下的行为。共产主义太遥远,结果未知;社会主义是没有消灭自利自私的(反而是高道德高标准压制下的强烈反弹),资本主义是鼓励自利自私的;封建主义(包括帝国制度),是承认自利自私的(更荒唐的是天下只能为一个人的自利自私);奴隶制度更没反对自利自私;那么,重点考察原始的氏族共产主义,其实也是没有消灭自利自私的,只不过更多体现在

5、对外上(氏族和部落之间的商品交换和战争),体现在饥寒交迫时期的对内上(抛弃甚至消灭老弱病残,维持主要生产力的生存)。所以,消灭人的自利和自私的愿望,从来都没有真正实现过,普遍性地笼统地批判自利和自私,只能是一厢情愿的伪道德。如果强行施行,社会只能是伪君子的集群(比如两千年来的中华帝国时代等)。但人是群居的,具有社会性,那么天下(社会)为公,人各有私,必然成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凡是违背者一规律的,不管是个人(主要是领袖们)还是社会共同意愿,这样的社会实践没有一个取得成功的。人为的道德和法律等体系,既不能违背人性,也不能违背社会性(还

6、是人性的集合),公(大众整体的私)与私,社会与个人都要兼顾,既不能寄望消灭社会的公共性(反社会),也不能寄望消灭每个人的自私性(反人性)。和谐社会,一定是符合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公私取得平衡和兼顾的社会,一般是长治久安的;如若相反,一定是短命的历史闹剧(不自我革命,就是被别人革命)。公与私的平衡道理其实很简单,先秦杨朱说过:“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这要求的就是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可见问题的关键,不在消灭私心上,而是应该如何实现其私心与社会公众利益的兼顾!人性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正确认识

7、,这是哲学的世界观问题;公私平衡与兼顾,属于方法论。矛盾有机统一的世界观,必然要求辩证统一的方法论。公私之争,其实质就是功利和道义之争,矛盾双方既相互斗争,也必须相互依存,彻底消灭了“私”的“圣人”,是理想化的“人神”,是主观的存在,而不是实际,不是客观存在。人们的一切社会活动,物质的追求,精神的享受,本质就是功利。无论生产力范畴的劳动生产,还是生产关系范畴的人际关系的建立,都是在追求利益和功能,这是保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手段。生产力范畴,比如衣食住行用等等的生产制作(背后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现象和规律的认识水平状况),不用多说都是追逐功

8、利,是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保障。在生产关系范畴,人际关系的确立,社会秩序的规范(基于风俗习惯、道德、宗教、观念立场等文化思想的指导、支配、制约),则是制度保障,还是功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