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是谁家的”是个蠢问题

“平安是谁家的”是个蠢问题

ID:22150006

大小:3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7

“平安是谁家的”是个蠢问题_第1页
“平安是谁家的”是个蠢问题_第2页
“平安是谁家的”是个蠢问题_第3页
“平安是谁家的”是个蠢问题_第4页
“平安是谁家的”是个蠢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平安是谁家的”是个蠢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平安是谁家的”是个蠢问题    近日,有媒体基于对平安保险2017年报中披露的近千亿元利润的分析,认为平安是“冷酷的市场掠食者”“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并提出了一系列疑问:能否担得起“高质量发展”、真的“保险姓保”吗?以人民的名义还是割客户的“韭菜”?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其背后一整套维护个体正当权益的制度和规则,发展市场经济就是要维护这套制度和规则,保障无数的个体实现自己的目标。下载论文网/3/  新闻媒体围绕公司年报披露的信息作各个层面的讨论与质疑非常重要,有助于建立开放、竞争、自由的思想市场。该评论直面行业与公司发展中存在的不少问题,令人印象深刻。但

2、评论对市场逻辑的诸多批评及其背后的观念假设值得商榷。  我?J为,市场主体追求利润的前提是为客户创造价值,对利润的追逐是实现“消费者主权”的根本途径;参与财富管理是“保险姓保”的应有之义;产权分立是保险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础;保险业发展的根基在于充分彰显企业家精神;侵害消费者利益的只可能是强盗逻辑,而非市场逻辑。追逐利润  该评论认为,平安不应追求最大化个人客户利润,“要减少与客户争利”。这种分析逻辑误解了利润在市场机制运行中的核心作用及其与客户价值、消费者主权之间的一体化关系。  利润是市场的信号,追求利润是市场的基本逻辑。盈利说明企业有效地使用

3、了资源,亏损则相反。离开这种考察就无法评价各种决策的合理性,因为经营者无法确定各种生产选择的机会成本。同时,利润和价格机制是联系在一起的,价格信号使得市场上不同的行为得以协作,从而形成合作的秩序。  可见,利润考察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市场经济的基本逻辑以及实践都表明,追求利润的公司最关注消费者利益,对消费者的诉求响应最迅速,从而实现“消费者主权”。相反,不追求利润的机构往往最缺乏效率,提供的服务质量最差。  “消费者主权”不是通过限制企业追逐利润、被保护出来的,而是市场主体在对利润的追逐和竞争过程中实现的。在市场的逻辑中,保险公司出于利己之

4、心,首先必须有利人之行,只有给客户创造价值才能实现追求利润的目标,从而实现股东价值和员工价值。  因此,保险公司的股东价值、员工价值与客户价值既不对立,更不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从这个意义上说,平安的客均利润较高,不仅不意味着对客户的剥夺,反而恰恰表明其给客户创造的价值更大。产权分立  该评论提出平安“一家非国有的金融集团,竟然做到了近千亿元净利润,简直让人羡慕嫉妒恨”,最后诘问“平安是谁家的”。作为一家公众性上市公司,平安当然是平安股东的,就像笔者此刻写文字的电脑是我的一样明确。  逐步从国企走向股权多元化,建立清晰的产权结构,这是平安取得巨大商业

5、成功的重要基础,很大程度上也昭示出保险行业产权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从而为保险市场高质量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保险行业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存在着“唯增长”的导向与”保费冲动”的强烈偏好,偏离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保费的增长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保险行业崇拜的偶像,即将不具有绝对价值的保费增长变成具有绝对价值,并且让它成为保险市场发展的中心。  必须予以正视的是,“保费偏好”是有其产权基础的。保险企业大都是国企,国有股东在保险公司中处于控股地位(实际控制人),不仅国家股东(财政部、汇金、社保基金等)控制重要的保险公司,而且央企和地方政府也控股各类保险公司。  国企

6、负责人决策时会更多地考虑控制权收入,而不是现金收入。原因在于,现金收入属于国家,而控制权收入则主要由拥有决策权的政府官员和经理人享受,这就决定了以国有资本为主导的保险业,天然地具有“保费偏好”的倾向,容易看短期,而不是看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同样,在国有资本主导的产权结构下,行政任免很大程度上取代了职业经理人市场。而任免国企的相关部门和官员,其权力和责任不对称,这种机制使得其难以选择真正具有企业家素质的企业领导人。一些国企的负责人也很有可能更多地把自己看成是政府官员,而不是企业经营者;其职业追求更多的是仕途的升迁,而不是长期在企业工作;其更可能追求短

7、期利益作为升迁的政治资本,而没有基业长青的动力,从而可能为短期利益损害企业的长期发展。  因此,保险市场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制度基础就是分立的产权制度。只有具备分立产权的制度基础,险企才能够学会“长大长强”,而不是“做大做强”。  值得警惕的是,当前民营资本在一些舆论中仍然被妖魔化,私有产权保护仍有待加强,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保险市场的产权制度改革。只有建立分立的产权制度,保险市场才真正具备市场化的制度基础,“规模至上”追求短期收益的状况才能从根本上得到遏制,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才拥有起点。  从这个意义上说,评论中对非国有制的歧视导向,以及对“平安是谁家的

8、”的诘问值得关注,其背后的观念似乎有悖于保险市场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共识。  事实上,平安清晰的产权安排恰恰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