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子课题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子课题

ID:14938602

大小:4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31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子课题_第1页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子课题_第2页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子课题_第3页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子课题_第4页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子课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子课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子课题中期研究成果交流2008.4.28新课堂:突破“惰性平衡”邳州市教研室魏星课堂教学是在矛盾运动中展开的。教与学,流畅与停滞,协调与冲突,简单与复杂……始终交替出现并且互为作用。把握课堂的平衡,追求有序、流畅与和谐,也就成为一节好课的标志。然而站在学生的立场看,一些课始终处在稳态,或教学流程看似很流畅地“流”动,可教与学依然存在着“隔”,学生的思维处在疲沓状态,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并没有发生。这种表面的、低级的或假性的平衡姑且称之为“惰性平衡”。惰性平衡带来教学的平庸化。久而久之,这种“惰性”最终成为一种文化理念和思维方式

2、,蛰伏于学生身上,茧缚了个体言语生命的活力,扼杀了母语文化的创造性。——打破惰性的平衡,走向深层的和谐,课堂教学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一、反思:“惰性平衡”的课堂表现及原因一位教师教学《安塞腰鼓》,让学生看完安塞腰鼓的录像后,进入了下面五个环节的教学:①朗读,体味语言之情感。②感悟,领略语言之美妙。③探究,品位构思之精当。④体验,享受意蕴之深远。⑤创造,展示想象之瑰丽。表面上看,这个设计非常专业、精致,可实际的教学却是这样的:①环节,是选一段课文,先“男领”一句,再“女领”一句,再“众合”……像这种表演一样的朗读,体会不到语言的情感,然而也就

3、这样滑过去了。②环节,教师提出“请你从词语、句子、修辞等方面说说课文美在哪儿,用‘好,好在’的句式说”,这个问题的“方面”未免太多,多数学生说不出,就是说出的也漂浮在课文外面,可也就算完成了。③环节,是回答教师的问题“课文中反复出现了‘好一个安塞腰鼓’一句,你们认为安塞腰鼓到底‘好’在哪里?”,学生没有深入语境体悟,所谓的“构思之精当”根本没有展开来探究,也就草草收场了。④环节,是再读课文,说说《安塞腰鼓》赞颂了什么,这个问题实际在上面学生没有感觉时,教师都有意或无意说过多遍了,再让学生说,已无意义了。⑤环节是布置作业,让学生把文章改成诗歌样

4、式,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改成“那鼓点,似骤雨一样,是那么急促……”;另一个作业是“请你为安塞腰鼓写一则宣传广告”,让学生写诗歌是把作者有意砍掉的废话统统加上,而写广告则与文本、与上面几个环节都没有联系了。这五个环节的教学任务都没有落实,环节与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编织,看上去是在抓文本的材料,实际只是捋文本的皮毛;看上去忙得不亦乐乎,实际只是“茂盛的荒芜”,读如未读、写如未写,甚至连课文都没有读懂。由此看到,教师缺乏文本体性的体察、学生学情的估量,把自己要教的东西直接放在“前台”,而不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如何读得更好、如何写得更好的角

5、度,把要教的东西放在“心”里,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把要教的东西放在鲜活语境中现场开发、生成出来,把“语文知识”转换成学生更容易接受的“语文教学知识”。没有了“编织”、“交融”与“转换”,这就造成了种种“分离”,语文课堂的“惰性平衡”也就产生了。二、建构:从惰性平衡走向深层和谐创造融通共生、自由和美的和谐境界,这是课堂教学的理想追求。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要发生实质的交融、转变,打破低级的、惰性的平衡,就要寻找一种作为催化剂的“酶”,依此展开教学过程。这个教学的“酶”是什么呢?这个“酶”就是——茅盾生成。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发生在

6、“交汇点”上。课堂教学存在着各种“悖论”,教与学,言与意,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把握对立的张力,找到矛盾的切入点,以便学生在更深层学习,这是教学设计最困难的一环,也是最有价值的一环。同水有落差产生电,利用矛盾形成落差、且达到一个恰当的峰值,才会有教学对话的发生,也才会有教学内容的生成。当然,教学关系的平衡点并不简单的固定在两极的“中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情景、不同的教学对象,都可能造成平衡点的“平移”,但不管如何摆动,它应该能平衡教学关系双方的相对引力。语文课程的基本矛盾在哪儿呢?语文课程的内容不是语言形式,更不是语言的内容,而在言

7、和意的“关系”上,即在领会文本的言和意的统一、融合及契合上。优秀的文本,其言和意总能达到完美的统一和融合。课堂教学就应该在此花大气力,下大工夫。把握言和意对立的张力,找到矛盾的切入点,融入鲜活的语境,如此,“教”与“学”也就自然地交融在一起。语文课程也只有紧紧地把握住这个基本矛盾,才能使课堂真正成为“语文”的课堂。语文课程,就是以一个个文质兼美、言意和谐的文本为“例子”,引领学生探究言和意的关系以及言意的生成过程和规律。脱离了这个最“深层”的本质,不管你教学方式是多么完美,教学艺术是多么高超,教学资源是多么丰富,都是外在于“语文”的、也达不到

8、深层的和谐。(二)依据内在矛盾把握教学流程走向:在文本的言、意之间反复“走个来回”请看这位老师后续部分的教学片断:师:接下来,能不能把我们的思考推进一步,想一想为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