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发病机制

rh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发病机制

ID:1494826

大小:1.15 MB

页数:23页

时间:2017-11-12

rh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发病机制_第1页
rh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发病机制_第2页
rh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发病机制_第3页
rh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发病机制_第4页
rh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发病机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rh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发病机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Rh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症 发病机制2011预防本科薛艳丽学号:35新生儿溶血症(HDN)母子间血型不合而产生的同种免疫性溶血所谓血型是指红细胞膜的蛋白质(或蛋白质和多糖化合物,如粘多糖)的特异性。血型新生儿溶血属于Ⅱ型超敏反应Ⅱ型超敏反应是由IgG或Ig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下,引起的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Rh血型不合 引起新生儿溶血症Rh血型Rh是恒河猴(RhesusMacacus)外文名称的头两个字母。兰德斯坦纳等科学家在1940年做动物实验时,发现恒河猴和多数人体内的红细胞上存在Rh血型的抗原物质,故而命名的。

2、Rh血型抗原Rh血型的抗原已发现了40多种,与临床关系最为密切的有5种:D、C、E、c、e,且5种抗原的抗原性强弱次序为:D>E>C>c>e因此,通常将红细胞上含有D抗原者称为Rh阳性,而红细胞上缺乏D抗原者称为Rh阴性。Rh-D抗原遗传方式血型是人体一种遗传性状,受基因控制。抗原按孟德尔分离及自由组合遗传定律进行遗传。Rh抗体1939年,Levine和Stetsen在一患死胎的孕妇血清中检测到一种抗体,此为人类发现的第一例Rh抗体。Rh抗体的免疫球蛋白大部分为IgG类,少数抗D血清含有IgM抗体。Rh抗体产生特点Rh血型血清中不含天然抗体,通常是由于Rh阴性个体由输血或怀孕接

3、触D抗原后,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Rh抗体(IgG)。输血初次免疫,2~6个月内出现抗体妊娠再次免疫,3周内可达到高峰发病机制胎儿从父方遗传所获血型抗原为母方所缺乏,妊娠、分娩过程中该胎儿血型抗原进入母体,使母体产生抗该血型抗原的抗体(IgG类),再次妊娠时后者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而引起溶血。Rh血型不合MotherRh+FetusRh-Rh血型不合MotherRh-FetusRh+FatherRh+胎儿从父方遗传所获Rh-D抗原为母方所缺乏胎儿Rh-D抗原进入母体,使母体产生抗Rh-D抗原的抗体(IgG)母亲Rh血型初次免疫应答初次妊娠,足月时,会产生所谓的“经胎盘出血”(血

4、量从微量到10毫升或更多),胎儿红细胞进入到母体循环,(还有剖腹产、流产、分娩产道破裂都增加了胎儿红细胞漏入母体循环的危险)从而启动了孕妇的免疫应答。胎一母出血妊娠期母、子循环仅为单层合体细胞所分开,随着胎盘的生长扩大,合体细胞变簿,绒毛毛细血管扩张,有少量血液漏出至母血循环。再次妊娠时Rh抗体(IgG)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Rh抗体IgG通过胎盘引起新生儿溶血Rh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一般第一胎不发病。如果曾经接受过Rh+的输血。谢谢未来隐藏于现实之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