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相关问题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相关问题

ID:44715614

大小:1.86 MB

页数:26页

时间:2019-10-25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相关问题_第1页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相关问题_第2页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相关问题_第3页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相关问题_第4页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相关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相关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生儿溶血症的相关知识总结新生儿体征呼吸:新生儿呼吸中枢发育未成熟,肋间肌较弱,胸廓运动较浅而主要呈腹式呼吸,呼吸节律不规则,频率较快,每分钟40次左右,如持续超过60~70次/分称呼吸急促,考虑疾病。循环:新生儿心率波动范围较大,通常为90~160次/分。足月儿血压平均为70/50mmHg(9.3/6.7kPa)。体温:正常体表温度为36.0~36.5℃,正常核心(直肠)温度为36.5~37.5℃。黏膜:新生儿口腔黏膜柔嫩,血管丰富,唾液腺发育不良,较干燥。大便:大多数新生儿在生后12h开始排出胎粪,呈黏糊状,墨绿色,出生后2~3d排完。以后转为黄色粪便。排尿:新生儿多于生后数小时至24

2、h内开始排尿,最初几天因摄入水量少,排尿亦少。一周后次数明显增多,每天可达20次之多。如生后24~48h不排尿,应仔细寻找原因。神经系统:临床常用原始反射如下:①觅食反射(rootingreflex):用左手托婴儿呈半卧位,右手食指触其一侧面颊,婴儿反射性地转头向该侧;②吸吮反射(suckingreflex):将乳头或奶嘴放入婴儿口内,会出现有力的吸吮动作;③握持反射(graspreflex):将物品或手指置入婴儿手心中,婴儿立即将其握紧;④拥抱反射(Mororeflex):新生儿仰卧位,从背部托起婴儿,一手托住婴儿颈及背部,另一手托着枕部,然后托住枕部的手突然下移数厘米(不是放手)使婴儿

3、头及颈部“后倾”数厘米。正常可见两上肢外展并伸直,手指张开,然后上肢屈曲回缩。早产儿往往出现不安全的反应,即上肢不屈曲回缩。正常情况下,上述反射生后数月自然消失。新生儿期如这些反射减弱或消失,或数月后仍不消失,常提示有神经系统疾病。肝脾体表位置:肝肋下1-2cm可触及,脾肋下偶可触及。血象特点:红细胞:胎儿期处于相对缺氧状态,红细胞生成素合成增加,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较高,出生时红细胞数约125.0~7.0×10/L,血红蛋白量约150~220g/L。未成熟儿与足月儿基本相等,少数可稍低。生后6~12小时因进食较少和不显性失水,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会升高。生后随自主呼吸建立,血氧含量增加

4、,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骨髓造血功能暂时性降低,网织红细胞减少;胎儿红细胞寿命短,且破坏较多(生理性溶血);婴儿生长发育迅速,循环血量迅速增加等因素,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逐渐降低,至2~3个月时(早产儿较早)红12细胞数降至3.0×10/L、血红蛋白量降至100g/L左右,出现轻度贫血,称“生理性贫血”。“生理性贫血”呈自限性,3个月后,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又缓慢增加,于12岁时达成人水平。此外,初生时外周血中可见到少量有核红细胞,生后1周内消失。网织红细胞数在初生3天内约为0.04~0.06,于生后第7天迅速下降至0.02以下,并维持在较低水平,约0.003,以后随生理性贫血恢复而短暂上升,

5、婴儿期以后约与成人相同。99白细胞:初生时白细胞总数15~20×10/L,生后6~12小时达21~28×10/L,然后逐渐下降,1周时平均为9912×10/L,婴儿期白细胞数维持在10×10/L左右,8岁以后接近成人水平。白细胞分类主要是中性粒细胞与淋1周临床一班巴细胞比例的变化。出生时中性粒细胞约占0.65,淋巴细胞约占0.30。随着白细胞总数的下降,中性粒细胞比例也相应下降,生后4~6天时两者比例约相等;至1~2岁时淋巴细胞约占0.60,中性粒细胞约占0.35,之后中性粒细胞比例逐渐上升,至4~6岁时两者比例又相等;以后白细胞分类与成人相似。此外,初生儿外周血中也可出现少量幼稚中性粒

6、细胞,但在数天内即消失。9血小板:血小板数与成人相似,约为150~300×10U/L。血容量:小儿血容量相对较成人多,新生儿血容量约占体重的10%,平均300ml;儿童约占体重的8%~10%;成人血容量约占体重的6%~8%。新生儿溶血症分类Rh血型不符引发的溶血Rh血型系统是红细胞血型中最复杂的一个系统,对Rh抗原的命名法有多种。按Fisher命名法,Rh血型系统共有6个抗原:C,D,E,c,d,e。大写字母表示Rh阳性,小写字母表示阴性。它们的抗原性强弱依次为D>E>C>c>e>d。其中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由抗D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最高,约占Rh溶血病的90%,病情亦最严重

7、。抗E或抗C抗体引起的Rh溶血病也见于临床。ABO血型不符引发的溶血较Rh型溶血多见,但症状较轻。母亲与胎儿的ABO血型不合,母亲血液中含有免疫性抗A或抗B抗体,它通过胎盘作用于胎儿的A或B型红细胞而引起溶血。在胎儿ABO溶血病中,母为O型,新生儿为A型或者B型者占90%以上,其中以新生儿为A1型者为多。此外母为A型,新生儿为B型或AB型者也可发病。Rh溶血和ABO溶血的区别RhABO血型母亲阴性多为O婴儿阳性A或B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