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作训练中指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在习作训练中指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ID:14950944

大小:2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31

在习作训练中指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_第1页
在习作训练中指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_第2页
在习作训练中指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_第3页
在习作训练中指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_第4页
在习作训练中指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习作训练中指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在习作训练中指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然而许多学生不仅材料东拼西凑、落入俗套,而且语言枯燥无味、重复?嗦,自然情感也只能装腔作势、无病呻吟,又何以能达到“感情真挚”?又何谈“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较短的三年初中作文训练中,改变“装腔作势、无病呻吟”之现状,从而达到上述课标之要求呢?  一、材料真中求别,情感出新意  为什么学生写作时要装腔作势、无病呻吟呢?首先是他的材料是东挪西借,要他真情实感,那简直如同缘木求鱼。所以要想学生感情真挚,材

2、料真实是基础。故而我教给学生作文的第一步就是写真实的事。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要求“选择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一件事(或一个人)来写”。有许多学生选择了“写发生在家庭的一件事”。据此,我先从自身家庭的事说起,激发学生畅谈自己家中的事,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材料真实这一目标也就基本实现了。但学生家中发生的事太多了,这还需要教给学生选材的方法与技巧。于是我启发学生要真中求别,即在材料真实的基础上还要学会选特别的材料。如写“家里发生的事”,学生多选的是父母冒着大雨或大雪送自己去看病,爹妈教他诚实之类的事,这都是作文中司空见惯的材料,怎能打动读

3、者与批阅作文的老师呢?如果学会从真实的事中选择特别的事,效果就大不相同了。在我的引导下,有一位同学以《一次家中的“叛逆”行动》为题,写的是小作者以往双休日回到家,晚上父母总是要一人端洗脚水,一人拿毛巾,然后乐呵呵站在两旁看着洗脚。而这次当父母再次“故伎重演”时,小作者神秘地宣布要采取一次“叛逆”行动。先严肃地将父母按坐到沙发上,然后端来大盆水,替父母洗脚的事。既让人感受到父母关爱孩子,孩子孝敬父母的一股浓浓的亲情,也让人感受到小作者语言的诙谐幽默,家庭快乐幸福的情趣。还有的同学写的是《家庭“风波”》《瞧这一家子》等,这些作文,只要看到题

4、目,就有特别之感。  二、角度选取小中求巧,情感见真挚  摄过像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往往你选的角度越大,镜头中的人和景就越小,甚至于不清晰;而选取的角度越小,则越可以把人物的性情或景物的特征突显出来。所以,我告诉学生这就是“于细微之处见真情”。同时还启发学生选的角度还要小中求巧。因为角度不同,感人程度也不同,并结合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来启发学生。像朱自清选取的父亲的背影就是小,文中截取的“记忆中的背影”“买橘时的背影”“惜别时的背影”“思念中的背影”是小中求巧。因而在教材要求“写一人物特点”时,一学生写的是《一块钱的爸爸》,叙述的是爸爸

5、每次来学校看望他,中间都要转车,两个车站相距有近两千米,不过可以坐公交车,车费只用一元车。可是父亲为了儿子上学省下这一元钱,每次都步行,即使雷雨交加的日子也是如此。可谓是“一元钱”中见父爱。还有一学生写的《绷脸的孔老师》,别出心裁地写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面孔――“绷着面孔的老师”,很有吸引力。小作者利用绷面孔老师,表面严肃得使你“发毛”,而实际心肠却柔软的反差,使老师的形象栩栩如生,可敬可爱。另外,还有同学写的是《感人的一幕》、《一支钢笔的故事》等,学生基本都能做到角度小而巧,小巧中见真挚情感。  三、情节曲中求折,情感显动人  清代袁枚在

6、其《随园诗话》中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晋?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中谈笔法时也说:“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他们告诉我们,写文章就好比观赏山峰那样,喜欢奇势迭出;文章的结构起伏要像用写字的笔法那样曲折多变。所以我在教给选材、选取角度的基础上又教给学生,文章的情节要像山那样弯曲,这样才能扣人心弦;但要想感动人,在弯曲的基础上还要一波三折。  我结合《父母的心》一课来启发学生:课文写一对穷人夫妇在富人向他们要一个孩子,并且开出了十分优越的条件下,三次送孩子,两次调换孩子,最后干脆索回孩子,舍不得任何一个孩子离开父母――“与其舍掉一个孩子

7、,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好了。”这一次又一次的周折把父母的个性和对子女的一颗至亲至诚的爱心表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情节写作技巧的传授与课文的讲解,学生感受到了情节“一波三折”在表现人物性格、文章主题,尤其是打动读者心理的艺术魅力后,也纷纷练习写作。有一位学生写的《妈妈的心》,写身为医务工作者,妈妈日夜为病人服务,而一次又一次“冷淡我”,“忘却我”,甚至“抛弃我”,从而产生种种误解,直到一次深夜醒来听到父母的谈话,才理解到母亲不但深藏着一颗对“我”的爱心,同时还怀有一颗对病人的关爱之心,对社会的大爱之心。同学读此文后,无一不被这

8、“波折”中显现的真情所打动。  四、灵感“忆”中求生,情感倾衷肠  初中生虽然人生才十多个春秋,但正因为他们年少,所以对世界万物都十分感兴趣,对自己经历的事印象特别深,感受也非常别致,而且喜怒哀乐多流露于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