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后路减压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几个热点问题的探讨

颈椎后路减压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几个热点问题的探讨

ID:15014542

大小:46.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7-31

颈椎后路减压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几个热点问题的探讨_第1页
颈椎后路减压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几个热点问题的探讨_第2页
颈椎后路减压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几个热点问题的探讨_第3页
颈椎后路减压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几个热点问题的探讨_第4页
颈椎后路减压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几个热点问题的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颈椎后路减压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几个热点问题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综述颈椎后路减压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几个热点问题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CSM)作为颈椎病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发病率呈逐年增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正逐年增加,并有年轻化的趋势【1】。颈椎病是50岁以上患者后天性致残最常见的原因,脊髓型颈椎病是55岁以上脊髓功能障碍最常见的类型【2】,其危害也为越来越多的人们熟知。脊髓型颈椎病多成进行性发展,对早期的脊髓型颈椎病行早期的手术干预,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所以,对于脊髓性颈椎病尽早采取手术治疗,能预防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恶化

2、,减少致残致障的机会,改善生活质量。这里主要讨论几个颈椎后路手术中的几个热点的问题。1、手术入路的选择: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按照入路不同主要分以下三种,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及前后路联合手术。前路手术主要通过切除病变突出的椎间盘,减压钩椎关节及咬除椎体后方增生的骨质,直接解除硬膜囊及神经根的压迫。而后路手术除了直接减压后方增生肥厚的黄韧带外,主要通过减压后方的骨性结构,扩大椎管容积,利用颈椎的“弓弦”作用,使前方受压的脊髓及神经根向后方“漂移”,从而达到间接减压的目的。HiraisT,OkawaA等日本学者【4】前瞻性研究,收集1996、

3、1998、2000及2002年行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0例,收集1997、1999、2001及2003年行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6例。经过5年以上的随访,统计比较两组病人的术前术后的JOA评分、术后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评估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结果显示:颈椎前路手术较后路手术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方面,前者优于后者。臧磊,刘忠军,党耕町等【5】通过收集2002年7月~2003年12月间颈椎病伴椎管狭窄经前路减压术后疗效不佳或症状复发的病例,经分析后再次行后路减压手术治疗并观察其近期

4、疗效;同时随机抽取1985年4月~1992年5月间病情相似而行后路减压的一组病例进行远期疗效随访,对比两组术后疗效。结果显示经前路减压术后脊髓功能(JOA)改善率仅为11.7%,但经后路者为70.3%;而前者经后路减压再手术后脊髓功能改善率可提高至52.8%。李玉伟、王海蛟等【6】椎后路单开门减压治疗前后方均受压脊髓型颈椎病人31例,行颈椎前后路联合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6例,平均随访24个月,比较手术前后JOA评分,结果显示:两组病人的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对于椎管狭窄,颈椎管的前后方都有压迫的脊髓型颈椎病,目前多数观点支持

5、前后路联合减压术。国内翟明玉【7】等研究对于前后方均有压迫的脊髓型颈椎病,且前方突出的致压物较大,超过1/2的椎管的矢状径,累及不超多三个节段。行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降低了手术的操作难度,避免了二次手术的风险,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无论是前路手术还是后路手术来说,都是经过实践考验,疗效确切的手术方式。相比较而言,各有优缺点,各有一定的适应症。故美国学者PraveenK,Yalamanchili,等【8】通过回顾分析认为:脊髓型颈椎病是个进展性疾病,大多需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方式主要有前路和后路两种,目前尚无绝对明确的数据支持,其中一种手术方

6、式优于另一种。因此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主要依据患者的患病特点,如脊髓受压的部位、病变的阶段、椎体的序列及椎体的稳定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综上分析认为,对于脊髓型颈椎病,病变在一个或二个节段且以前方压迫为主的脊髓型颈椎病,行前路手术大家意见比较一致。但对于多节段(≥3)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选择前路还是后路仍有分歧。虽然从国内外来看,颈前路手术例数总量远大于后路,但颈椎后路的手术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手术方式,其疗效肯定、操作简单,手术风险低,经济性好。避免了融合失败,内固定物松动、脱落导致的二次手术的风险,是值得肯定和推崇的手术方式。2、椎板切除术

7、与椎管扩大成型术及改良术式据称希腊的医生Paul(公元625-690年)最早进行了颈椎后路椎板切除,成为颈椎后路减压手术的开创者【9】。通过大量的手术例数的增加,大规模的随访发现该手术的一些术后严重并发症【10-11】。1930年Eiselsberg等首先报道了颈椎后路椎板切除术后的颈椎不稳,等从而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对该手术并发症及长期疗效的关注和质疑。1978年Hirabayashi【12】等报道了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后,颈椎后路的开门椎管成型术逐渐成为颈椎后路手术的主流。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保留后方的骨性结构,有助于维持椎体的长期稳

8、定性,减少了颈椎不稳及鹅颈畸形的发生。同时,避免了硬膜外瘢痕导致的症状的复发,改善了术后长期的手术效果。HellerJG【13】等研究表明通过比较26例脊髓型颈椎病病人,13例行椎管扩大成型术,13例行椎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