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_1762521365

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_1762521365

ID:15032548

大小:466.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8-01

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_1762521365_第1页
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_1762521365_第2页
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_1762521365_第3页
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_1762521365_第4页
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_1762521365_第5页
资源描述:

《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_176252136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山东省立医院集团东营医院手术室崔真真静脉输液定义:将血液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包括输入全血、成分血和血浆增亮剂,是治疗外伤、失血、感染等疾病引起的血液成分丢失和血容量降低的重要手段。血液制品的种类:(一)全血1.新鲜血2.库存血3.自体输血(二)成分血1.血浆2.红细胞3.白细胞浓缩悬液4.血小板浓缩悬液(三)其他血液制品1.人血白蛋白2.纤维蛋白原3.抗血友病球蛋白浓缩剂4抗绿脓杆菌血浆5凝血酶原复合物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一)发生原因1.外来性或内生性致热原:如蛋白质、细菌的代谢产物或死菌等,污染保存液或输血用具,输血后即可

2、引起发热反应。2.免疫反应:病人血内有白细胞凝集素、白细胞抗HLA、粒细胞特异性抗体或血小板抗体,输血时对所输入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发生作用,引起发热。主要出现在反复输血的病人或经产妇中。(二)临床表现发生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小时内,初起发冷或寒颤;继之体温逐渐上升,可高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多数患者血压无变化症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多于数小时内缓解,少有超过24小时者;少数反应严重者可出现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昏迷。(三)预防及处理1.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采用无热原技术配制保养液,严格清洗、消毒采血和输血用具,或用一次

3、性输血器,可去除致热原。2.输血前进行白细胞交叉配合试验,选用洗涤红细胞或用尼龙滤柱过滤血液移除大多数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可以减少免疫反应所致的发热。3.一旦发生发热反应,立即停止输血,所使用过的血液废弃不用。如病情需要可另行配血输注。4.遵医嘱予抑制发热反应的药物如阿司匹林,首次剂量1g,然后每小时一次,共3次;伴寒战者予以抗组胺药物如异丙嗪25mg或度冷丁5Omg等对症治疗;严重者予以肾上腺皮质激素。5.对症处理: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畏寒、寒战时应保暖,给予热饮料、热水袋,加盖厚被等积极处理。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并记录。二过敏反应(一)发生原因1.输入

4、血液中含有致敏物质(如献血员在献血前4小时之内曾用过可致敏的药物或食物)。2.患者呈过敏体质,输入血液中的异体蛋白质同过敏机体组织细胞结合,形成完全抗原而致敏所致。3.多次输血的病员,可产生过敏性抗体,抗原和抗体相互作用而产生过敏反应。(二)临床表现多数病人发生在输血后期或即将结束时,也可在输血刚开始时发生。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出现皮肤局限性或全身性红斑、尊麻疹和瘤痒、轻度血管神经性水肿(表现为眼睑、口唇水肿);严重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腹痛、腹泻、神志不清、休克等症状,可危及生命。(三)预防及处理1.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员。2.献血者在采血前4小时内不宜

5、吃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宜食用少量清淡饮食或糖水。3.既往有输血过敏史者应尽量避免输血,若确实因病情需要须输血时,应输注洗涤红细胞或冰冻红细胞,输血前半小时口服抗组胺药或使用类固醇类药物。4.输血前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了解患者的过敏原,寻找对该过敏原无接触史的供血者。5.病人仅表现为局限性皮肤搔痒、荨麻疹或红斑时,可减慢输血速度,不必停止输血,口服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25mg,继续观察;反应重者须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畅通,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根据医嘱给予0.1%肾上腺素0.5~1m1皮下注射。6.过敏反应严重者,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予以高流量吸氧;有呼吸困难或喉

6、头水肿时,应及时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防窒息;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如盐酸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必要时行心肺功能监护。三溶血反应一)发生原因1.输入异型血:即供血者和受血者血型不符,造成血管内溶血,一般输入10~15m1即可产生症状。2.输血前红细胞已被破坏发生溶血:如血液贮存过久、保存温度不当(血库冰箱应恒温4℃)、血液震荡过剧、血液内加入高渗或低渗溶液或影响pH值的药物、血液受到细菌污染等,均可导致红细胞大量破坏。3.Rh因子所致溶血:人类红细胞除含有A、B凝集原外,还有另一种凝集原,称Rh因子。我国人口99%为阳性,1%为阴性。Rh阴性

7、者接受Rh阳性血液后,其血清中产生抗Rh阳性抗体,当再次接受Rh阳性血液时可发生溶血反应。一般在输血后1~2小时发生,也可延迟至6~7天后出现症状。4.输入未被发现的抗体所致延迟性的溶血反应。(二)临床表现1.为输血中最严重的反应。开始阶段,由于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可引起头胀痛、面部潮红、恶心呕吐、心前区压迫感、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烈疼痛和胸闷等症状。中间阶段,由于凝集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大量血红蛋白散布到血浆中,可出现黄疽和血红蛋白尿,同时伴有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和血压下降等症状。最后阶段,由于大量血红蛋白从血浆中迸入肾小管,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