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拖拉机发动机课程论文

汽车拖拉机发动机课程论文

ID:15037244

大小:31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1

汽车拖拉机发动机课程论文_第1页
汽车拖拉机发动机课程论文_第2页
汽车拖拉机发动机课程论文_第3页
汽车拖拉机发动机课程论文_第4页
汽车拖拉机发动机课程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汽车拖拉机发动机课程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疆农业大学机械交通学院汽车拖拉机发动机课程论文题目内燃机的稀燃技术学院机械交通学院专业机械设计班级092姓名杨健学号093731234指导教师孙颖职称副教授2012年6月12日《汽车拖拉机发动机》课程学习目的及意义本课程以内燃机性能指标为主要研究对象,把合理组织工作过程,提高整机性能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分析内燃机各工作过程中影响性能的诸多因素,从中找到提高内燃机性能指标的一般规律。通过研究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及整机性能,来掌握内燃机实际工作过程的分析方法机性能指标与工作过程的内在联系;了解影响内燃机性能的因素及提高内燃机性能的基本途径,为从事汽车拖拉机发动机的管理、

2、使用、维护和修理提供理论依据。《汽车拖拉机发动机》课程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对《汽车拖拉机发动机》课程的学习,及老师的提问与同学的积极回答提问中,基本了解国内外关于内燃机的研究水平及发展方向,明确内燃机工作实际循环的各项损失及减少损失的基本途径。明确内燃机各结构基本特性及原理分析等基本理论知识。同时了解到在实际购车、驾车时需要注意的一些关于汽车发动机的知识。了解一些关于汽车发动机的选择、维护保养的知识。内燃机燃油的详细知识,开阔我们的眼界。并且老师通过一些更容易理解的形象比较,对我们理解一些细节抽象的概念有很大帮助。而且老师在授课的同时鞭策我们认真高效的听课,更通过课

3、前提问的方式检查同学们前一节课的听课效果,充分调动同学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老师生动严谨的授课风格,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令我受益匪浅。内燃机的稀燃技术杨健摘要:稀薄燃烧是提高汽油机燃油经济性的重要手段。近些年来,对以分层稀薄燃烧缸内直喷汽油机和均质压燃汽油机为代表的新型稀薄燃烧模式的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汽油机的燃油经济性。本文主要介绍稀薄燃烧的优点、稀燃发动机技术的发展、稀薄燃烧实现的关键技术措施。关键词:稀薄燃烧、燃烧室、发动机、混合器1前言稀薄燃烧是指发动机混合气中的汽油含量低,汽油与空气之比可达1:25以上。汽车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随着我国加入

4、世界WTO组织和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使汽车的节能降污显得越来越重要。由于火花点火发动机具有结构轻巧、比功率大、动态响应好、噪声振动小等特点被广泛做为轻型汽车、轿车的动力,但是由于火花点火发动机在燃油消耗率方面不及柴油机,因此,改善火花点火发动机的燃油消耗水平一直为众多汽车工作者所重视。火花点火发动机采用稀薄燃烧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其燃油经济性,而且可以改善火花点火发动机对大气的污染。本文介绍了车用火花点火发动机稀燃的优点和实现稀薄燃烧所采用的关键技术措施。1稀薄燃烧的优点稀薄燃烧具有许多优点。在燃油经济性方面,稀燃发动机空燃比大,燃烧循环更接近定容循环,因此其热效率较

5、高,燃油经济性好。由于稀燃混合气燃烧温度低,燃烧产物的离解损失减小,并且降低了与气缸壁面的传热,也使热效率得以提高。稀燃发动机一般不受到高负荷时的爆燃极限的限制,可以采用较高压缩比,这也有利于热效率的提高。当采用稀薄混合气燃量加小了泵吸损失,这对火花点火发动机部分负荷经济性的改善是很明显的,同时也可以采用变质调节,不用节气门或是小节流,这样会大大减小泵吸损失,特别有利于改进发动机部分负荷性能。对发动机排放方面,随着空燃比的增加,由于采用稀的混合气使燃烧温度降低,NOx的排放明显减少,同时燃烧产物中的氧成分有利于HC和CO的氧化,因此,HC和CO的排放也减小,然而

6、,随着空燃比增加到一定程度,由于燃烧速度的降低可能会使燃烧不完全,HC的排放会迅速增加。如果能合理地设计紧凑的燃烧室,并组织好空气运动使燃烧在短时间内完成,那么三种排放都可以大大减少。2稀燃发动机技术的发展21世纪70年代初欧美国家的排放规定以及石油危机引起的降低油耗的需求,人们探索了由稀混合气运行,用氧化催化剂净化排气的方法,采用了一种带副燃烧室的发动机。这种由丰田及本田公司发明的燃烧方式由于从副燃烧室喷出火焰会造成热能损失,稀混合气发动机改进对油耗的效果不明显。随着进气口的改进,气缸内旋涡生成技术的进步,由通用、福特、丰田、本田、日产等汽车公司先后搞成的开口

7、式燃烧室可以形成比带副燃烧室还好的稀薄混合气燃烧,并且随着进气口燃料喷射技术的发展和稀混合气传感器技术的开发,精密控制空燃比已成为可能。80年代中期,丰田正式使稀混合气发动机(T-LCS)产品化,三菱、本田也相继将其产品实行产品化。进入90年代,三菱汽车公司研制出来的缸内直喷技术使稀燃技术又进了一步。目前,各大公司都拥有自己的稀燃技术,其共同点都是利用缸内涡流运动,使聚集在火花塞附近的混合气最浓,先被点燃后迅速向外层推进燃烧,并有较高的压缩比。3 稀薄燃烧实现的关键技术措施实现稀燃关键在于缩短火焰发展期和燃烧持续时间,在火花塞附近形成有利于着火的浓混合气,一般空

8、燃比A/F=12~1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