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和泰对中国藏学的贡献

钢和泰对中国藏学的贡献

ID:15038048

大小:46.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8-01

钢和泰对中国藏学的贡献_第1页
钢和泰对中国藏学的贡献_第2页
钢和泰对中国藏学的贡献_第3页
钢和泰对中国藏学的贡献_第4页
钢和泰对中国藏学的贡献_第5页
资源描述:

《钢和泰对中国藏学的贡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钢和泰对中国藏学的贡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钢和泰著述及其往来书信的整理和分析,简要考述了钢和泰在20世纪二三十代中国学术的现代化进程中对中国藏学,尤其是藏传佛教文献与梵、汉佛典之间对勘研究方面所作的贡献。  [关键词]钢和泰;中国藏学;贡献  [中图分类号]K281+K835.12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2-557(X)(2009)03-0222-06    一    在钢和泰(AlexandervonStael-Hostein,18771937)一生的著述中,绝大多数是基于佛教文献的对勘与考证基础上的研

2、究成果,而其中90%以上直接涉及到藏文佛典、藏传佛教造像以及藏梵汉文本佛教文献的对勘研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钢和泰的研究绝大多数也可以算在我们所谓的中国藏学研究领域。尤其在藏文佛教文献与其他文本对勘研究方面,钢和泰著述最多,也最厚重。其次,他还曾经在1934年专门集中精力研究过藏文《甘珠尔》,对藏汉梵等佛教经咒的音写材料一直具有浓厚的兴趣,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在他为数不多的几部著作中,除博士论文外,几乎每一部都与藏传佛教、藏文文献相关,这里我们按发表时间顺序择要介绍如下:  (一)《犍椎梵讃》  《犍椎梵讃》(Kien

3、-ch'ui-fan-tsan)发表于1913年,俄文,作为《佛学丛书》(BB)单刊出版。主要研究《犍椎梵讃》的梵、藏、汉文本的版本源流并将3种文本进行对照比勘。汉文本采用的是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卿明教大师法天奉诏译本。全书218页,其中文前是钢和泰用俄文撰写的前言等29页(用罗马数字标注),对本书所有文献材料作了全面的介绍和缜密的考证,对全书的研究方法、目的和意义等作了详细的交待。该书正文189页,包括藏汉梵逐行对勘、注释和索引。  这是钢和泰对其钟爱的多语种佛教经咒赞语对勘研究方面最早的成功之作,他一向认为利用经咒音译材料可

4、以有助于古音韵的构拟,尤其是汉语古音韵的构拟。此书风格与其1926年在中国出版的《大宝积经迦叶品梵藏汉六种合刊》几乎完全一致,只是排列顺序上不同而已:先是藏文,然后法天的汉文音写,在汉文下面他还用拉丁字母注音,最后才是梵文的拉丁字母转写。此外,此书在佛教文献学方面更有价值:书中长达50多页的68个注释(105160页)以及近30页的272条索引(161189页),为佛教、历史、语言和文献等众多领域的读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可以说,这一作品不但是学术界利用梵藏汉对音探求中国古代音韵的最好材料,也是研究佛教文献典籍语言和版本源流的

5、典范作品。可以看出,他很早就注意到了梵藏汉佛经音写材料的重要性,并做了相当坚实、精细的基础工作。难怪他在1923年发表的那篇在中国语言学史上重要的《音译梵书与中国古音》时,曾经对此书的撰述缘起及其对藏文等材料的运用作过简单介绍:  当宋朝初年(太宗、真宗时,约当西历纪元一千年),有一个印度和尚,叫做法天(后改名法贤),翻译了一些短的梵咒,还翻译了一些很长的宗教颂诗,大概有和咒语同等的价值,故也是严格的翻译的。法天译的梵书,有些的梵文原本是已寻着的了,有些还不曾寻着原本,但已经有学者根据西藏文的译本,把梵文的原本逐字推测出来了

6、。那些已寻着原本的梵咒之中,有一篇叫做三身梵赞,我在十年前曾用梵字原本来校对;校对的结果曾在俄京发表过。  那些没有原本的译本之中,有三篇颂诗:  (1)《犍椎梵讃》,佛教大诗人马鸣(Asvaghosa)著。  (2)《七佛赞呗伽陀》,著者失名。  (3)《佛说文殊师利一百八名梵赞》,著者失名。  这三篇的梵文,大概是已经失传了。但这三篇都有西藏文直译意义的本子(不是译音的);我用藏文的义译本,和汉字的音译本对照着,遂把三篇的梵文原本都推出来,曾在我的一部Kien-ch'ui-fan-tsan(St.Petersburg,1

7、913)里发表过。(注:参阅钢和泰:《音译梵书与中国古音》(ThePhoneticTranscriptionofSanskritWorksandAncientChinesePronunciation),胡适汉译后刊于《国学季刊》1923年第1卷第1期,第4756页。)  可见,钢和泰早就注意到了藏汉佛经译本的重要性,他就是在应用汉文音译材料和藏译本佛经对勘的基础上构拟了梵本佛经的原貌。之后又把这种方法介绍到了中国古代音韵研究领域。事实上,这种方法同样适合于藏语音韵史的研究。当然这不属于本文的讨论范畴。不过,我们发现,钢和泰对

8、于藏文佛经的重视确实令人折服,他早就注意到许多已经散佚的梵文原本在藏文经典里有完整的译本,并竭力倡导利用藏文译本是佛教文献研究、佛教语言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1929年他为哈佛大学师生作佛教的研究(TheStudyofBuddhism)的演讲时,也一再强调藏文之于佛教研究等的重要性。这在《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