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ID:15055422

大小:295.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8-01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_第1页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_第2页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_第3页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_第4页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金传富(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高级教师)一、为什么要开展自主学习从理论上讲,自主学习应该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是教学者及学习者一直孜孜以求的目标。但是,由于受到学生心理与智力发展的阶段性、社会的需求、教师教学风格或者教学水平以及学校的管理等多种因素的限制,真正实现自主性学习并不是一件很的容易的事情。而且由于多年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总是没有能摆脱应试教学的影响,老师的一言堂已经成为习惯,要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完成他们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对于老师来讲,无疑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而对于学生来讲,也是一件不能理喻的事。其中的原因,

2、既有我们的语文教学很少放手让学生完成自身学习任务的习惯性思维的因素,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的因素,还有的是老师对于学生的智能水平不信任,怕承担放手之后,学习效果得不到保证的责任。显然,这是一个需要多方面思索的过程,尤其是需要老师对教育观念进行全新变革的过程。更需要老师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探索的过程。前段时间,我们接受了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网的委托,在小学进行了“小学语文自主性学习教学策略”课题的一些尝试。经过近半年的研究,大体上感受到了自主学习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同时,也感受到了“自主学习”这样的理念给我们带来的观念上的变化。半年之中,我们主要进行了

3、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自主学习的理论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学习;二是在学习的基础上,对如何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课堂实践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从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来看,我们知道,人的最高的价值在于对他自身的价值的认可,以及实现其最高的自主意识,这也就是马斯洛所讲的“自我实现”。只有实现这样的最高境界,人的自我价值才会得到最完善的诠释。可惜自从有教育以来,我们的教育内涵一直就在二元矛盾中徘徊:一方面当然是要尽量体现教育的引导而不是“教化”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却始终摆脱不了对受教育者的“教化”。实际上是一种观念与技能的“强化”,却不是对教育本身应有的导引作

4、用。这样一来,无形中就有对受教育者施行外在“驱使”的倾向了。或者正是这样的原因,我们的教育总是放不开手脚,让学生充分体现他们的“自我”意识,由他们主动地热爱自己的生活,热爱自己的学习,热爱自己喜欢的东西,热爱自己适应的方法,而总是由教师一点点地“灌输”。思想要灌输,方法要灌输,能力要靠灌输,乃至一切行为都要用灌输的方式来处理。其结果是我们的教育中所有的行为都变成了外在的努力,而不是发自学生内心的追求,而且即使我们做教师的努力了,由于没有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其教学或学习的效果总是大打折扣。学生的内在潜能没有得到最好的开发,这样的教育很难说是符

5、合教育的真谛的。列宁曾经说过:“人类最高境界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文学巨匠高尔基说:“自学是世界上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古人亦云:“授人鱼,共一餐之用;授人渔,则享用不尽。”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将课本和教师的知识简单地装入学生头脑的过程。建构的本质就是学生在头脑中主动地将原有经验与新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批判、选择并重建知识结构的过程。建构主义主张,“为理解而学习,并通过问题的解决来深化学习”。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

6、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语文教学》丁晓梅,职教论坛,200216)美国远距离教育专家魏德曼尔的“独立学习理论”认为,几千多年来人类在教育上经历了六方面的进步:(1)文字和纸的发明;(2)印刷术的发明;(3)函授教育的发展;(4)民主、平等思想的发展;(5)电子通信手段在教育领域的应用;(6)程序教学理论和程序教学机器的发展。这六方面的发展使得集体学习模式逐渐衰落,独立学习的障碍日益排除。当务之急是寻找适当的方法,使教育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进行。为此,他提出了独立学习系统六个特征的假设:(1)师生分离

7、;(2)教学通过媒体进行;(3)教学活动个别进行;(4)学习通过学生自身活动实现;(5)学习在学生自身环境条件中容易进行;(6)学生可自己选择学习起止时间和学习进度。魏德曼尔的独立学习理论的核心可归纳为三条自主原则:(1)自主选择学习进度;(2)自主选择所学课程;(3)自主选择教育目标和学习活动。(谢新观主编,《远距离开放教育词典》,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第159页)我国的叶圣陶老先生尤其讲到:“要把依赖性的‘受教育’转变为主动性的‘自我教育’。”“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以其欲达到不需要教,故随时宜注意减轻学生之依赖性,

8、而多讲则与此相违也。”“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能自学自励,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