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毒致病机理:基于灭活和减毒疫苗免疫的发现

狂犬病毒致病机理:基于灭活和减毒疫苗免疫的发现

ID:15056490

大小:5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1

狂犬病毒致病机理:基于灭活和减毒疫苗免疫的发现_第1页
狂犬病毒致病机理:基于灭活和减毒疫苗免疫的发现_第2页
狂犬病毒致病机理:基于灭活和减毒疫苗免疫的发现_第3页
狂犬病毒致病机理:基于灭活和减毒疫苗免疫的发现_第4页
狂犬病毒致病机理:基于灭活和减毒疫苗免疫的发现_第5页
资源描述:

《狂犬病毒致病机理:基于灭活和减毒疫苗免疫的发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此文是一篇专业论文的全文翻译,本来是作内部参考用,但因很多网友关心这方面的问题,而在网上对相关问题常有过时或错误的观点流传,所以在此全文发布,供感兴趣的网友参考。因主要是供本专业人员阅读的文献,对其他专业或一般读者,其中有些内容可能不易理解,可先只看摘要。我们以后争取能有时间作一些简化的解读。) 摘要虽然狂犬病疫苗的应用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但是狂犬病疫苗通过免疫接种或天然感染后引起机体免疫应答的具体机制仍不太清楚。本研究通过减少灭活和减毒活疫苗剂量,分别采用常规、提前或延迟的处治方案来比较所产生的不同保护效

2、果。分别对2月龄叙利亚地鼠、4周龄ICR小鼠或成年猕猴接种犬狂犬病毒(RV)变种。在暴露后6小时、1、2、3、4、5、6和7天开始处治。应用单剂或多剂灭活疫苗(HDCV)、反向遗传技术构建的减毒活疫苗或γ射线灭活的ERAG333疫苗进行肌肉接种。对病毒在这些啮齿类动物模型中的传播动力学进行监测。结果发现,RV在感染4天后播散到脊髓,6天到达脑部。在暴露后迟至5-6天才接种ERAG333活疫苗的地鼠全部死亡。而在6小时、1、2、3和4天分别接种一个剂量的ERAG333活疫苗的存活率分别是78%,44%,56%,22

3、%和22%。与此相似,在暴露后24小时接种灭活ERAG333疫苗,地鼠存活率是67%。如果标准预防方案――埃森(Essen)方案推迟3-6天才执行,则所有的地鼠全部死亡,而暴露后1-2天即开始进行预防的地鼠的存活率分别是67%和33%。猕猴在暴露后24小时接种一剂减毒的ERAG333疫苗即可获得保护力。即使预防延迟,高度减毒(活的)和灭活的ERAG333疫苗也可诱导强有力的保护性免疫反应。按照埃森方案,采用2-5剂商品疫苗和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HRIG)进行预防,实验动物的存活率可达89-100%。经缩减的疫苗接

4、种程序仍可以提供有效的预防,接种疫苗的剂量总数不影响结果。 1.引言狂犬病一旦发病就会致命,但是如果能够尽早采取适当的暴露后预防(PEP),完全可以避免疾病发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单独的任何一种药物具有特异性的治疗效果,但是联合采用不同生物制剂的治疗方案可发挥协同作用,已成功地应用于实验性治疗。目前,PEP仍是在暴露后唯一有效的预防人类狂犬病的方法。现代的PEP主要包括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被动免疫是早期输入针对狂犬病毒(RV)的中和性抗体,这些抗体是由病毒的有效成分刺激产生的;而经诱导产生的主动免疫则可进一步清除

5、外周组织的病毒。在接种的疫苗能产生主动免疫应答之前,被动输入免疫球蛋白所提供的病毒中和抗体(VNAs)可以填补机体抵抗力暂时的空缺,这是PEP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严重的暴露。以往的实验表明,体液免疫对清除外周RV作用很大,而细胞免疫应答则作用有限。PEP一方面可以快速诱导免疫应答,还可以使机体产生持续的免疫记忆,这是PEP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狂犬病疫苗生产所用的基质、减毒和灭活的水平和方式,以及接种途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由于疫苗免疫原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提高,PEP经肌肉途径接种

6、疫苗的剂量从原来的21剂以上逐渐减少到现在的4剂。关于未来的疫苗产品,亚单位、DNA和重组活疫苗都正处在实验评估阶段。尽管狂犬病生物制品的生产在全球已得到改进,对狂犬疫苗的免疫原性和有效性的认识也在不断进步,但其实际应用仍受到经济和技术的制约。在21世纪,某些国家仍在生产神经组织疫苗,并用作暴露于疯动物后唯一的预防手段。而且,尽管针对狂犬病的成功的疫苗接种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但在自然感染或接种灭活或减毒活疫苗所引起早期的细胞和体液免疫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目的是在不同动物模型中,对各种灭活和减毒狂犬病疫苗及

7、PEP程序的预防效果进行实验比较。 2.材料与方法2.1.动物与病毒2月龄雌性叙利亚地鼠(金仓鼠)、4周龄雌性ICR小鼠,在实验前至少观察72小时。1岁龄雌性猕猴,实验前至少经2个月检疫。为了便于对比,选用两种不同的犬街毒株作为攻击毒株。其中一株滴度为10(2.5次方)MICLD50/50μl,分离自德克萨斯州一只自然感染狗的唾液腺;另一株滴度为10(2次方)MICLD50/50μl,分离自墨西哥一只自然感染狗的唾液腺。所有的实验动物的处理及实验程序都是符合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关于动物管理和操作委员会的指导方针。2

8、.2. 生物制品对于啮齿类动物,根据实验设计方案一次性接种最低效价为2.5IU/ml的50μl(非人灵长类动物1ml)HDCV,Imovax®(sanofipasteur)或50μl纯化的鸡胚疫苗(PCEC),Rabavert(Novartis)。同样地,对于啮齿类动物,根据PEP的原则,在相应部位肌肉注射50μl未经稀释的HRIG,HyperRabtmS/D(Tale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