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错案中的证据问题--实证研究与经济分析

刑事错案中的证据问题--实证研究与经济分析

ID:15093250

大小:70.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8-01

刑事错案中的证据问题--实证研究与经济分析_第1页
刑事错案中的证据问题--实证研究与经济分析_第2页
刑事错案中的证据问题--实证研究与经济分析_第3页
刑事错案中的证据问题--实证研究与经济分析_第4页
刑事错案中的证据问题--实证研究与经济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刑事错案中的证据问题--实证研究与经济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刑事错案中的证据问题--实证研究与经济分析作者:何然 何家弘   文章来源:《政法论坛》200802古今中外,冤假错案总是刑事司法领域中难以驱散的幽灵。它们若隐若现,时明时暗,啃噬着社会公众的良心,煎熬着司法官员的灵魂。毫无疑问,它们对于那些当事人及其家人来说是飞天横祸,是灭顶之灾,但是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却也不无好的一面,因为它们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刑事司法制度的文明进步和良性发展。因此,那些冤魂才得以“名垂青史”,宛如刑事司法历史长廊两边的座座“祭碑”。近年来,随着杜培武、李久明、佘祥林、滕兴善等

2、人的冤错案件披露报端,刑事错案⑴已然成为国人社会生活中一个沉重的时尚话题。公众在谈论,学者在思考。为何在当代中国还会接二连三地出现冤假错案?这些错案是如何形成的?我国应该如何构建错案预防体系和错案救济机制?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成立了课题组,展开关于刑事错案的实证研究。⑵自2005年以来,我们通过举办论坛、⑶进行座谈、⑷召开研讨会、⑸进行间卷调查和典型案例分析等方式对我国的刑事错案问题进行了多层面和多路径的调查研究。在本文中,笔者将主要介绍我们进行的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中与证据问题有关的部分研究成果,

3、并与读者分享我们就这些问题已经进行和正在进行的思考。    一、关于错案产生原因的问卷调查⑹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自2006年8月至2007年3月期间,我们在黑龙江省、辽宁省、河南省、河北省、山东省、四川省、湖南省、浙江省、江西省、江苏省、安徽省、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等十九个地区发放了关于刑事错案的调查问卷2501份,收回有效问卷1715份。调查对象主要为上述地区的公安(厅)局、检察院、法院、律师(法律)事务所、司法局等单位中从事

4、法律工作的人员。在有效问卷的调查对象中,男性1199人,女性467人,49人性别不详;汉族1659人,侗族1人,回族7人,满族6人,壮族1人,41人民族不详;高中文化以下的56人,大专学历的356人,本科学历的1094人,硕士学位的120人,博士学位的1人,88人学历不详;854人的第一学历为法律专业,669人的第一学历为非法律专业,194人的第一学历专业情况不详;195人的最高学历是法律专业,218人的最高学历为非法律专业,304人的最高学历专业情况不详。我们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21个问题,内容包

5、括:如何理解刑事错案;哪些情况可以构成刑事错案;刑事错案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在刑事诉讼的哪些环节容易出现刑事错案;证据错误与刑事错案的关系;如何看待错案追究制度;怎样避免刑事错案的发生;如何对刑事错案进行救济等。下面,我们主要介绍错案原因和证据错误这两个问题的调查结果。  (二)造成刑事错案的原因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设计了一个关于错案原因的多选题:“根据您的工作经验,您认为,错案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选项包括:A法律规定不明确;B当事人的过错;C其他行政机关干涉;D迫于舆论的压力;E上级机关或领

6、导干涉;P现有的办案设备和技术手段落后;C办案人员专业素质不高;H办案人员徇私枉法、刑讯逼供;I及时破案,有案必破等工作压力。  在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中,上述选项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调查对象的认可。其中,选择“办案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的人数为1074人,⑺占63%;选择“法律规定不明确”的人数为951,占55%;选择“上级机关或领导干涉”的人数为866,占50%;选择“办案人员徇私枉法、刑讯逼供”的人数为771,占45%;选择“现有的办案设备和技术手段落后”的人数为716,占42%。另外,有405个被

7、调查者认为“当事人的过错”也是造成错案的主要原因,占24%;而选择“舆论压力”的调查对象只有373人,⑻占22%。有关这个问题的具体数据见图1:  (附图略)  (三)证据问题与刑事错案的关系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还设计了一个专门分析证据与错案之关系的单选问题:“您认为在实际办案中证据方面出错对错案形成的影响大不大?”调查对象可以在很大、较大、较小、很小、没有这五个答案中做出选择。对于这个问题,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在司法实践中证据方面的错误会对错案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其中,认为影响很大的人数为10

8、31,占60.1%;认为影响较大的人数为538,占31.4%。二者共占调查对象总数的91.5%。不过,也有4个人认为证据方面的错误对错案的形成没有影响。另外还有11名被调查者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具体数据见图2:  (附图略)    二、关于七种证据与刑事错案之关系的问卷调查⑼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在2007年1月至3月期间,参与本课题工作的7名法学硕士研究生分别到北京市、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西藏自治区等地进行调研。他(她)们采取了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增强了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