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βd葡聚糖检测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

(1,3)βd葡聚糖检测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

ID:15099595

大小:35.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1

(1,3)βd葡聚糖检测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_第1页
(1,3)βd葡聚糖检测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_第2页
(1,3)βd葡聚糖检测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_第3页
(1,3)βd葡聚糖检测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_第4页
(1,3)βd葡聚糖检测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_第5页
资源描述:

《(1,3)βd葡聚糖检测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3)βD葡聚糖检测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摘要】目的评价(1,3)βD葡聚糖〔(1,3)βDglucan,BG〕检测作为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快速检测方法,在恶性血液病患者IFI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体温≥38℃持续96小时以上,经合理的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或起初治疗有效但随后体温再次升高,1w内未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的恶性血液肿瘤患者39例为研究对象。每周进行2次血清BG检测,连续监测3w。用统计学方法计算BG试验在早期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V+)、阴性预测值(PV)。同时连续检测血清真菌抗原浓度变化,观察

2、其与疾病进展和预后间的关系。结果39例入组患者中,31例为临床诊断IFI,BG试验的阳性率为93.5%(29/31)(切点值80pg/ml),敏感性为93.5%,特异性75%,PV+93.5%,PV75.0%,Kappa=0.685。首次血清BG阳性结果出现于临床诊断前17d~临床诊断后2d,平均出现于临床诊断前(2.7±3.3)d。抗真菌治疗过程中,血清BG水平在感染恶化患者持续升高,在治疗好转患者中明显下降。结论作为IFI诊断方法,BG试验结果与临床IFI诊断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与传统培养方法相比,具有早期、快速、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的优点。【关键词】侵袭性真

3、菌感染;;(1,3)βD葡聚糖;特异性;敏感性9 随着接受大剂量化疗、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逐年增加,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fungalinfection,IFI)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近年大样本统计已达到6%,诱导缓解期中性粒细胞缺乏后的发生率高达43%,已成为主要死因之一〔1,2〕。传统真菌检测方法检出率较低、检出时间滞后。真菌抗原检测(1,3)βD葡聚糖〔(1,3)βDglucan,BG〕试验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有望成为新的诊断依据。本研究对BG试验诊断IFI的临床可靠性和诊断时相以及对老年患者的诊断意义进行了进一

4、步探讨。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入选标准:(1)患者体温≥38℃持续96h以上,经合理的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或起初治疗有效,但体温下降后再次升高;(2)患者在BG检测前1w内未应用过抗真菌药物治疗;(3)在患者接受抗真菌治疗前至少留取1次血清标本进行检测,且患者连续监测3w。从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我院收治的恶性血液肿瘤患者730例次,符合上述入组标准(拟诊IFI病例)的39例。根据2007年我国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修订版)〔3〕,其中31例均符合IFI临床诊断标准,男23例,女8例,老年患者(≥60岁)1

5、4例,年龄61~80〔平均(69.1±6.4)〕岁;中青年患者17例,年龄14~56〔平均(44.9±11.8)〕岁。8例最终除外IFI的患者中,6例为细菌感染,2例为结核感染,其中2例血清BG试验阳性。9  1.2相关检测入组患者每周进行2次痰涂片镜检,血、痰、尿标本的细菌、真菌及结核菌培养;每周2次血清BG检测,连续3w,3w后复查X线胸片、肺高分辨CT,并随时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用药后疗效进行观察记录。  1.3检测方法检测采用美国FUNGITELLTM试剂盒,通过以蛋白酶原为基础的光比色分析方法对患者血清中BG进行定性检测。患者血液经1800~20

6、00r/min离心5min,提取血清经处理液处理后37℃恒温孵育10min放入酶标仪中在405nm下读取数据。切点值为80pg/ml,若测量值>500pg/ml需要用反应液稀释样本重新检测。  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根据不同的数据资料进行配对χ2检验,诊断试验的评价与一致性检验(Kappa检验),t检验,数值以x±s表示。  2结果  31例患者接受抗真菌感染治疗时,发热已持续时间为4~24d,平均持续(9.1±4.6)d,老年组(8.4±2.5)d,年轻组(9.7±5.8)d。本组31例患者中,6例粒细胞正常,25例伴粒细胞缺乏

7、;粒细胞缺乏出现于抗真菌感染治疗前3~20天,平均(11.2±4.4)d,老年组(9.3±93.0)d,年轻组(12.9±4.9)d;持续4~37d,平均时间(15.9±8.5)d,老年组(13.4±6.6)d,年轻组(18.1±9.7)d。31例患者中,痰培养呈现阳性结果21例(67.7%),包括假丝酵母菌7例,光滑念珠菌2例,白色念珠菌2例,烟曲霉菌5例,培养出两种真菌的5例。应用抗真菌药物:二性霉素B12例,伊曲康唑14例,伏立康唑1例,两种抗真菌药物联合应用4例。应用时间1~28天,平均(15.6±6.5)d,老年组(13.6±6.3)d,年轻组(17

8、.2±6.4)d。本组病死率38.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