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诊断外伤性脑基底节区梗死22例

mr诊断外伤性脑基底节区梗死22例

ID:15110506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1

mr诊断外伤性脑基底节区梗死22例_第1页
mr诊断外伤性脑基底节区梗死22例_第2页
mr诊断外伤性脑基底节区梗死22例_第3页
资源描述:

《mr诊断外伤性脑基底节区梗死22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MR诊断外伤性脑基底节区梗死22例【关键词】MR诊断;外伤性;脑基底节区梗死  外伤性脑基底节区梗死较少见,随着MR的普及,该病的检出率有了明显提高。2003-2007年,我院经MR确诊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22例,因诊断、治疗及时,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2例,男18例,女4例;年龄12~65岁,平均33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5例,打击伤4例,坠落伤3例。表现为偏瘫17例,肢体麻木5例,伴失语3例。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正常14例,增高8例,伴有血性脑脊液

2、7例。伤后有一过性昏迷6例,伤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10例,伤后1~3天出现脑梗死症状及体征12例。1.2  MR检查及结果  均行MR检查,采用安科ASM-020P(OPENMark2000)磁共振仪,采用头部线圈,扫描层厚5mm,层距5mm;扫描序列采用自旋回波(SpinEcho,SE)进行T1加权和T2加权像检查。T1加权扫描参数:TR<800ms,TE<35ms;T2加权扫描参数:TR>1500ms,TE>60ms。扫描矩阵256×3256,采集次数2~4次。部

3、分病人行Gd-DTPA增强检查。MR显示梗死灶位于右基底节区14例,左基底节区8例;病灶大小直径0.3~2.2cm,边界清晰,多为圆形或椭圆形长T1、长T2信号影。均为单侧性梗死灶,伴有同侧局限性脑沟消失、脑室受压6例。脑沟、脑均见T1、T2高信号出血影。其中2日内确诊19例,5日内确诊3例。2~5个月复查,病灶消失9例;症状明显改善,遗留软化灶13例。  2  讨论  外伤性脑基底节区梗死容易误诊为脑挫裂伤及颅内血肿。随着MR的普及,此病越来越多,越早得到及时的诊断及治疗,脑梗死预后效果越好。

4、MR在头部及神经系统检查中,对细小病灶、疑难病灶,特别对神经系统梗死病灶有较大分辨率,定位、定性准确,是诊断该病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及技术。特别是脑梗死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而CT检查常为阴性。脑梗死越早发现预后越理想,而MR在急诊检查中并不是重点,而随着MR在临床上认识的不断提高,特别在急诊检查中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该病的诊断率。外伤后因脑组织深穿动脉及其分支闭塞,致局部脑组织缺血损害,基底节本身血液供应较差,侧支循环少,容易发生梗死。2.1  发病机制  (1)血管损伤。当暴力作3用于头部时,脑组织

5、发生相对运动,其深部动脉容易受到扭曲和牵拉,引起血管痉挛与血管内膜损伤,形成粗糙面,而造成血管壁血栓形成。同时,当头部受到暴力时,颈突然被动扭转,颈动脉受到牵拉损伤,致内膜损伤,动脉内血栓形成及小血栓的脱落可导致远端栓塞;(2)血流动力学改变。颅脑损伤后引起脑水肿、颅内压升高及脑灌注压降低,使血流缓慢,同时应用脱水药造成血液粘稠度增加,凝血系统被激活,血管内血栓形成;(3)外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刺激,引起颅内血管痉挛,而导致基底节区供血不足;(4)由于基底节供血动脉从主干动脉分支时呈直角,且属于终

6、末动脉,吻合支少,变异较多,故颅脑外伤时,易发生脑梗死。2.2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其病史、临床表现及体征,结合辅助检查可诊断。基底节区梗死应与脑挫裂伤、脑血管意外引起的脑梗死、局限性炎症、烟雾病相鉴别:(1)脑挫裂伤意识障碍重,MR检查表现为脑组织肿胀,合并有长T1、T2水肿信号影及短T1长T2出血点状信号影,多位于大脑皮质;(2)脑血管意外引起的基底节区梗死多见于老年人,无外伤史,但常有脑血管疾病或高血压、糖尿病史,而且梗死灶沿血管区分布、范围大。本组外伤基底节区脑梗死多发生于年轻人,都

7、是由外伤引起梗死症状,根据其病史诊断不难;(3)对脑炎病人多有感染史,有发热、白细胞增高,MR表现为病灶广泛且不规则,灶周指样长T1、长T2水肿信号影,Gd-DTPA增强可有强化,治疗后病灶大多消失;(4)烟雾病MR表现多发脑梗死,多合并脑萎缩。MR检查时间长、病人要求配合好,而脑外伤由于时间紧急,临床体征不明显,病人配合差等影响,在发病早期往往未进行MR检查。临床CT检查未发现异常,而怀疑脑基底节区梗死者应及早行MR检查,必要时行Gd-DTPA增强检查,及早诊断和治疗。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