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脏相关理论继承与创新的初步研究

中医五脏相关理论继承与创新的初步研究

ID:15119410

大小:40.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8-01

中医五脏相关理论继承与创新的初步研究_第1页
中医五脏相关理论继承与创新的初步研究_第2页
中医五脏相关理论继承与创新的初步研究_第3页
中医五脏相关理论继承与创新的初步研究_第4页
中医五脏相关理论继承与创新的初步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五脏相关理论继承与创新的初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五脏相关理论继承与创新的初步研究作者:徐志伟,刘小斌,邱仕君,郑洪【摘要】整理当代名医邓铁涛教授"五脏相关"原创学术论著理论的缘起,对《内经》"五脏相通"以及历代医家提出的"五行互含"、"五脏旁通"、"五脏穿凿"等与五脏相关的理论进行学术源流探讨与梳理,并总结了从理论探讨、临床调研、实验研究3个领域开展中医"五脏相关"应用基础研究的初步成果。认为应继承五行学说合理内核,创新五脏相关理论;中医五脏之关系,不是依靠书斋五行相生相克的推理,而是长期临床实践之总结;从五行到五脏相关,中医学术的发展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而五脏相关理论的提出以及其解释与研究

2、,顺应了时代发展,走到了学术前沿。【关键词】五脏相关;学术源流;邓铁涛什么是中医五脏相关?如何从五行发展过来?与目前藏象理论、脏腑病机有何异同?围绕当代以上中医学术界讨论焦点问题,我们开展了理论探讨、临床调研、实验研究,现将初步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邓铁涛教授"五脏相关"理论的缘起五脏相关,首见于邓铁涛教授1961年《广东中医》第4期15"研究整理祖国医学遗产"一文:"研究本来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它包括取与舍两方面。以研究五行学说为例,我们可以定两种题目:①五脏相关学说,②五行学说的局限性。"邓铁涛教授认为选择前者比较好,可以把祖国医学精华部分提炼出来

3、,合理解释神经与五行在机体内谁起主导作用的问题。1962年11月16日,邓铁涛教授在第367期《光明日报》"哲学"版(该版曾刊登批评中医五行学说的文章)发表"中医五行学说的辩证法因素"一文,认为中医的五行学说,主要落实于脏象学说。脏腑配五行这一抽象概念,是经过无数医疗实践而提炼出来的。该论文的发表背景是针对该版曾刊登批评中医五行学说的文章,同时也是自己提出"五脏相关学说"理论的深入研究。1963年邓铁涛教授在《广东中医》第3期发表"什么是祖国医学理论的核心"的谈话,针对当时有人认为"阴阳五行是玄学",提出中医学有其独特的中心思想,这就是阴阳五行学说

4、。古代哲学的五行学说生克关系有循环论和机械论倾向,但中医的五脏相生相克内容就不然。未来的祖国医学与现代自然科学结合之后,将会起到质的变化,可能不再用五行这一名称。邓铁涛教授在这里提出要用现代语言表述古代中医理论。151975年"文革"期间对五行学说抨击达到高潮,邓铁涛教授发表"再论中医五行学说的辩证法因素"(载于1983年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学说探讨与临证》),指出中医五行生克,实质是脏腑组织器官之间、人与环境之间、体内各个调节系统促进和抑制之间的关系。并从理论指导临床、临床凝练理论的角度,探讨具体病种五脏之间的关系,如论述肝病与他脏的关系、心病

5、与他脏的关系、脾病与他脏的关系、肺病与他脏的关系、肾病与他脏的关系。1988年邓铁涛教授在《广州中医学院学报》第2期发表"略论五脏相关取代五行学说"。在该文中,邓铁涛教授提出宏扬中医五行科学内核,舍弃五行循环机械模式,解决中医五行名实不符,内容与形式不统一的矛盾,并回答了什么是五脏相关:指在人体大系统中,心、肝、脾、肺、肾及其相应的组织器官,分别组成5个脏腑系统,在本脏腑系统内部、脏腑系统与脏腑系统之间、脏腑系统与自然界和社会之间,存在着多维联系。简而言之曰五脏相关。可见邓铁涛教授的五脏相关,是经过长期研究五行学说之后得出的结论。五脏相关如何从五行

6、发展过来?需要对五脏相关理论古代源流进行系统的学术梳理,我们因此开展了第二步研究工作。2五脏相关理论古代学术源流的探讨与梳理15"五脏系统相互关联"是中医学术思想的基本特征之一,古已有之,如"五脏相通"(《内经》)、"五脏病论"(汉·张仲景)、"五行互含"(敦煌遗书《辅行诀》)、"五脏旁通"(唐·孙思邈)、"五运主病"(金·刘完素)、"五脏穿凿"(明·李梴)、"五行互藏"(明·张介宾)、"五脏互相关涉"(清·何梦瑶)等,举例说明如下。2.1五脏相通经考证,与邓铁涛教授"五脏相关"词义最接近、最早期的文献,是《素问·玉机真脏论》:"五脏相通,移皆有次

7、。"明代吴昆注:"五脏之气相通,其脏气输移,皆有次序"[1]。五脏之气何以相通并有次序输移?古人借助五行学说作如下解释:①通过相互资生、相互制约体现脏气相通输移,所谓肝生筋,筋生心,心生血,血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等;②通过相乘相侮推理病气相通传变模式,所谓每脏之病有五,一脏有五脏之传,五五二十五变;③通过脏腑相合相应体现五脏之气相通,所谓脏腑各有相合,是为一表一里;④通过气机升降出入体现五脏之气相通,所谓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2.2五行互含敦煌古医籍考

8、释发现,《张仲景五脏论》有甲本、乙本、丙本、丁本4种。五脏论是古代以脏腑学说为中心撰写的医书总称,仲景以脏腑论杂病,故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